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以认知为出发点,“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也就是说,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产生、获得、使用、理解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以及与思维、记忆有关的语言知识结构模式。 生活中,人们在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认知方式,即对我们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方式,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类创造的。这就是认知模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情感作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人类基本情感——喜、怒、哀、惧的汉语表达作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认知模式进一步探讨了汉语中基本情感的表达方式。 首先,本文对近年来情感表达的认知性研究成果进行述评。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已经意识到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但如何去表达仍然未达成共识,情感概念隐喻还处在一个模糊的大框架之中,对情感隐喻的分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阐述。 其次,本文分析了情感的本质,并从认知角度界定了情感的认知模式。它的实质是个体独特的主观体验,并伴随一定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通过对情感进行科学界定,再借鉴认知心理学中的相似原则、接近原则和突显原则,我们认为基本情感主要有三种认知模式:转喻认知模式、隐喻认知模式和通感认知模式。 然后,本文着重对三种认知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并结合语料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分析各种认知模式的语言表现: 情感转喻认知模式是指用转喻的方式去认识抽象的情感并组织语言形成概念的认知模式,以接近性为基础。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邻近关系,情感转喻认知分为因果邻近和局部整体邻近两种方式。 情感隐喻认知模式是指人们以身体经验为基础,以抽象的情感为目标域逐渐形成的固定隐喻模式,相似性是其本质属性。根据始发域中概念体系的不同,情感概念隐喻可分为方位概念隐喻和实体概念隐喻。 情感通感认知模式是使抽象的情感附着在具体的感觉上进行表达的认知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