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环保部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依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合格率仅为4﹪左右,华北很多城市常年遭受雾霾困扰;我国水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黄河、松花江等4条河流呈轻度污染状态,海河为中度污染。辽东湾、渤海湾等3个海湾水质较差,长江口、珠江口等水域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土地退化日益严重,201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8.02万公顷,约30﹪左右的国土遭到了侵蚀……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亟需治理的紧迫性,除了政府、社会的组织推动外,每个公民在环境治理的攻坚战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换言之,能否打好生态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关键是要依靠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和努力践行,尤其是大学生们。因此,在高校开展生态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智慧,使他们自觉形成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生存模式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文明生活习惯,对于当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等理论入手,通过对安徽省K大学的生态德育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对K大学的生态德育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总结,提出完善高校生态德育的方法与策略,以增强当前我国高校生态德育的实效性。本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开篇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是对本文写作进行总体介绍,通过结合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危机、传统德育的局限性等方面,阐明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并且对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分别进行罗列陈述,指出本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高校生态德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时代价值。其一,阐述德育、高校德育、生态德育等概念的基本内涵,界定高校生态德育的基本概念;其二,通过陈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等,阐明生态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三,围绕学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指出生态德育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价值。第二部分以安徽省K大学为案例,对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案例概况介绍,从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情况、生态环保实践活动三个方面予以展开探讨;二是案例研究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三是案例研究总结,主要围绕高校生态德育的初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概括。第三部分是对我国高校生态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分析。从生态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滞后性特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生态观对人们长期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趋向功利化、高校生态德育培养体系不健全及生态德育缺乏社会各方面支持和配合等五个方面,分别对当前我国高校生态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高校生态德育的建构路径。从增强生态德育师资力量、增设生态德育课程和明确实施步骤、建立生态德育教育考评机制、注重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搭建生态德育网络平台及加强高校生态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和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举措,提高当前我国高校生态德育水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