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海陵岛乡村聚落更新策略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for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建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过去新农村建设中所涌现的乡土景观风貌城市化、同质化现象,造成大量传统村落肌理的破坏和地域文脉的割裂。当文化乡愁、田园文明在时代发展浪潮中日渐衰退时,乡村建设成为挽救乡土文明,实现聚落复兴的重要方式。从乡村复兴层面去探寻乡村聚落空间的特点,并建构适宜的聚落空间更新的整体策略方法,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景观学、建筑学的学科背景,以海陵岛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独特地域文化下的聚落空间特征,并针对乡村当下面临的问题,归纳目前较成熟的乡村更新模式和方法,提出基于文化复兴、营造路径、实现方式三个层面的海陵岛乡村聚落整体更新策略,为海陵岛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探寻更新路径。首先,本文以海陵岛10条代表性传统村落为研究案例,从民俗文化、景观格局、空间界面、建构装饰四个层面去揭示乡村聚落的地域特质,进一步分析乡村发展中存在的营造误区和弊端,总结问题出现的多种原因;其次,归纳当前乡村聚落更新已形成的不同模式,即原真性模式、有机营造模式、色彩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四种类型,对比分析不同更新模式的理念、方法的特点以及模式的局限性和适用性。通过对不同更新模式的研究,提出乡村聚落更新应基于乡村现实多样性特点,综合借鉴多种营造方式方法,生成以场所地域性和村民主体性为核心的更新导向;最后,基于对海陵岛乡村地域特质的认知、面临问题的反思以及对当前聚落更新模式的借鉴,从乡村发展导向、营造路径、实现方式三个层面,提出海陵岛传统村落更新的整体策略,即:资本介入下的乡村多元发展路径策略、特色文化定位与适应性更新策略、驻场式改造与弹性设计策略。同时,进一步以海陵岛山底古村更新为案例分析,论述了更新策略的具体应用方式。本研究基于乡村复兴的视角去建构乡村聚落更新整体策略,重点突出策略的现实指导性和落地性,希望能为海陵岛传统村落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其他文献
抗菌药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大量使用,使得动物体及养殖场周围环境中的抗生素耐药菌日益增加,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氮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抗菌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一定程度上阻碍氮循环进程,进而影响氮素平衡,扰乱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代谢。本文立足此背景,分别构建了氟苯尼考(FFC)-粪便-土壤模型与磺胺二甲嘧啶(SM2)-沉积物模型,通过30 d的短期孵育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抗菌药添加
学位
由于广州地区独特的地位特征和水文条件,这里河涌众多,错综复杂。对于河涌景观的改造治理难度很大,需要长期不懈的进行,但是,另一方面,河涌景观改造的意义又十分重大,对于改善当地居民的人居环境效果显著,能充分体现出广州城市的历史人文特色,发挥好河涌的社会功能。广州河涌的数量在230条以上,各有各的特色,对于这些河涌的景观改造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结合每条河涌的特点进行。随着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推进,城
学位
学位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被认为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植物类群之一,常呈大片垫状丛状生长,在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和储存养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苔藓植物具有较高景观效果和观赏价值,在园林应用中前景广阔。本研究对广东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研究,采用群落学分析方法对苔藓植物资源进行分析,探讨苔藓植物的园林利用潜力。主要结论如下:(1)本次调查共记
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强的危害性。城市绿化能够显著去除空气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有益身体健康,在减少颗粒物污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城市绿地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效应,本文以广州市城区典型绿地类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取样、采集数据、实验室分析的手法来分析不同绿地群落对PM2.5颗粒物消减功能、绿地群落结构特征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关系及主要树种的滞尘能力研究,总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极力打造“花城广州”品牌文化,力推花事文化活动,大力开展花卉旅游和推广赏花路线,根据2018年发布的《广州花城城市品牌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在2014至2017年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采访的受访者有81.02%最喜欢“花城”广州城市的称谓,有31.6%的受访者认同“花城”广州最能代表广州的形象,另有82%受访者认为与其他以花文明的国内外城市相比,广州在塑造“花城”品牌上优势更加明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