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使学生取得语文的根本素养。语文课程不仅在于指导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母语、丰富词汇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从而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母语运用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然而,通过第二次在母校的系统学习,笔者对十多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有了明悟,尤其是在对2013年前出版的七至九年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进行系统整理后,发现在整个教材的写作教学编排中,写作和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都是融合在一起,配合每个单元的文章主题来进行训练。这就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写作教学缺乏分层次有重点的知识体系安排,作文训练缺乏系统化,没有形成阶段性的评价标准。这样导致教师只能依据实际情况并针对中考来自己制定教学目标——花三年的时间训练学生写好一篇文从字顺的记叙文。这种教学目标实施的结果,就是学生不管遇上任何作文题,只会依据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文章构成模式来进行写作,以争取最大限度地在中考中获取作文基本分。使本应内容丰富多彩、结构迥异的写作课只是流于一种固化的模式,最终就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仍然不知道如何写作记叙文。写作能力是多项能力的综合,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拥有合格的写作技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形成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训练,而一篇文章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对立意环节的把握。借助文献研究,发现马正平教授所提出的写作立意思维操作原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笔者针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所进行的研究,欲引入其先进的写作立意思维操作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缺乏分层次有重点的知识体系安排,作文训练缺乏系统化的背景下,进行可操作的写作立意思维训练;在因果思维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控制下完成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知行递变的第一层次。为了让因果思维中的写作立意思维操作模型知识,转化为更便于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成果,笔者紧紧围绕“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研究”这个中心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设计为:原因分析在记叙文写作立意中的运用——背景分析在记叙文写作立意中的运用——角度分析在记叙文写作立意中的运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运用,并对其训练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本篇论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的文体知识建构;第二部分是对记叙文写作立意思维训练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初中记叙文写作立意教学突破的实践;第四部分是关于教学实践的总结。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致力于探索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模式的途径。力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学生记叙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满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训练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