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之一,照应现象一直被视为困扰语言学界的传统焦点问题。照应现象是一种涉及到句法、语义及语用等语言描写层面的语言现象,因而在使用时就要受到这些层面上诸多因素的多维限制。然而,基于逻辑学、哲学及语言学基础上而建立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类体系都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而且也忽略了语篇层面上的照应研究。语篇照应体现了语篇结构和句法照应之间的互动过程,反映了语篇结构从语义、语用角度对照应的宏观和微观限制。语篇照应研究一般集中在两个方面:照应分布和照应确认。照应分布在于揭示如何恰当选择语篇中某一特定的照应形式,而照应确认侧重解决如何对该照应形式的所指实体进行准确的识解。照应分布和照应确认共同作用于语篇照应中,并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一方的解决大大有助于对另一方的研究。相比之下,迄今为止照应分布问题往往被忽略。本文的研究目标正是被冷落已久的照应分布问题。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可及性理论,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针对四个研究问题对语篇照应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分布做出尝试性的探讨。这四个问题分别是:照应表达是如何在语篇中分布的?影响照应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照应分布的决定性原则是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我们期待为照应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可及性最初作为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人们在语篇塑造和理解过程中,从大脑记忆系统中提取某个语言或记忆单位的便捷或难易程度。Ariel认为一个语篇实体心理表征的可及性程度与其在记忆系统中的激活程度相对应,说话者在语篇中使用不同种类指称词语的重要原因在于向听话者标识所指实体的不同可及性。因此就指称词语的这一标识功能而言,它们是可及性标识语。由于可及性标识语本身所承载的信息量、确定性和简略度不同,不同形式的指称词语构成了一个从低可及性到高可及性并具有普遍性的可及性标识阶。指称词语所表达的可及性是说话者在需要指称某一实体时,通过对可及性标识阶中指称词语的选择,向听话者传递指称对象在大脑中的活跃程度。从这种意义上说,指称词语的实质是指语篇实体的心理表征或称语篇表征。Ariel把决定语篇表征可及性的因素主要总结为:距离、显著性、竞争度和一致性。之后,她又进一步将距离和一致性归为先行语和照应语的联系性,将竞争度和显著性归为先行语的显著性。结合语篇结构的考虑,我们最终将影响语篇表征的可及性因素归纳为:距离、显著性和一致性。距离指先行语和照应语间隔长度,它一般用一对照应表达所跨越的语义单位来衡量;显著性是指先行语的凸显程度,它取决于先行语是否作为话题出现;一致性表示先行语和照应语在所表达的观点、叙述的事物等方面的联系紧密程度,它依赖先行语是否与照应语同处在一个相同的框架、世界或视角中。我们借用转换生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概念,把组成篇章的各个语义单位诸如:小句、句子、段落和章节归为篇章的表层结构,而这些单位正是衡量一对照应表达中先行语和照应语距离的标准。把Ariel用来衡量先行语显著性的话题和衡量一致性的框架和视角归为语篇的深层结构。通过对英语经典名作中照应表达在各个结构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一对照应关系中,先行语和照应语跨越的语义单位越大,照应语的可及性就越低,使用低可及性标识语的可能性就越大;若先行语是整个语义单位的话题,那么照应语就相应具有较高的可及性,使用高可及性标识语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发生话题转换,照应语的可及性就会降低;至于视角和框架,它们对照应分布的影响呈现与话题同样的趋势。照应分布是上述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很难分清到底哪个因素更起决定作用。无论如何,照应分布都遵循着一条主导性原则,那就是:指称对象的选择,取决于语篇实体在大脑中的活跃程度。本文由五章组成,分为三个部分:综述部分(第一、二、三章),主体部分(第四章)和结论部分(第五章)。第一章主要对照应现象和语篇照应进行了界定,并阐释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约束理论、新格莱斯理论以及认知语言学中有关照应方面的论述进行了回顾和对照,最终选择了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可及性理论。第三章是理论框架,我们对可及性理论做出了全面的介绍。本文主体部分即第四章考查了照应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分布的情况。第五章作为结论部分,简单总结了本文研究的发现、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