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许可人产品责任探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i7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标许可是商标财产权化的表现之一,商标权人可以通过商标许可合同的方式将自身商标许可于他人使用。商标被许可人通过在产品包装装潢上贴附或插入他人具有广泛知名商誉的商标来达到吸引和刺激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一方面商标许可为商标许可人带来利益,一方面也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质量监督义务。因此缺陷产品所引起的产品责任是否应当包括商标许可人,以及之后其责任分配如何确定的问题引起广泛思考。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层面,商标法较为原则性地规定了商标许可人的产品质量监督义务,而产品质量法上和2021年新颁布的民法典均未对商标许可人的产品责任有详细说明。而在司法解释层面,最高人民法院曾基于荆其廉、张新荣等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海外公司案以最高法【2002】22号司法解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的“产品制造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生产者”做出了定义上的补充解释,但也较为模糊和简略,以致之后的相关产品责任纠纷的司法裁判中,关于商标许可人的责任认定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作者试图对此结合商标法和侵权责任法相关理论对商标许可人的产品责任制度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相关制度经验,从而提出我国立法完善的建议。在法律概念的范畴上,商标许可人的产品责任并不等于产品质量法上的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责任专指由缺陷产品引起的民事侵权责任。这种产品侵权责任与缺陷或瑕疵产品引起的违约责任在损害后果,消费者追偿权的行使上有明显的差异。而产品责任作为侵权责任中的特殊侵权,法律对于其归责对象和归责方式有独特的考虑。同时并非所有商标的许可人都需承担产品责任,产品责任在商标许可的内涵、类型、运用上应有所界定和限缩,从而更为确定产品责任的商标许可人的相关范围,从理论上明晰关于许可人产品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区别是构建商标许可人产品责任制度的前提。对商标许可人课以产品责任应当具备正当性基础。从侵权法的角度,商标许可人具备侵权行为主体属性;从许可人权利义务对等的角度,其应负有产品责任的义务;从消费者利益保护视角,许可人承担产品责任符合社会信赖利益保护的要求,也更利于受害者追偿权的充分实现。然而现行法律下许可人产品责任存在着法律模糊和制度缺失所带来的司法差异性,而商标功能演进带来的刚性出处论淡化,网络时代下品牌效应过于突出的隐患、泛行业商标许可和大规模产品侵权的破坏性后果等表明商标许可经济新形势存在着诸多的潜在问题,确立我国的商标许可人产品责任制度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国内外相关产品责任认定理论的分析和考察,发现我国产品责任制度中产品代言人、销售者虽然都是责任主体,但和商标许可人在责任来源基础上却有同有异,二者的归责方式应当在加以区别后再行借鉴。在国外商标许可人产品责任的相关理论中,源于美国的“表见制造者”原则已经较为成熟并在世界得以推广,但传统的理论更加注重“制造者”的表见关系,已经不太符合商标制度的发展,采用范围更为宽广的“拟制生产者”要更为妥当。而“有效参与”理论在司法适用上与商标许可人的质量监督义务有自相矛盾之处,也无法为我国法律所采纳。法国和德国的相关产品责任法律中主要是从生产者的精准定义上明示了商标许可人的产品责任义务,值得借鉴。完善我国商标许可人产品责任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点切入:一、商标法上明确商标许可人的质量保证义务,并以“结果主义”作为履行义务的认定标准。二、在产品质量法上增设“生产者”定义的法律,明确商标许可人作为“拟制生产者”的产品责任。三、商标许可人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应当按照原告起诉对象范围采取不同的归责原则,区分许可人与被许可人、非生产者的责任主体之间的连带责任关系。四、商标许可人产品责任有一定限制,许可人可援引产品质量法上的生产者免责条款以及商标许可行为不存在为由在相应情况下进行抗辩。
其他文献
《民法典》中对动产担保制度进行了重大体系性修改,部分规定与既有的法律规范存在冲突,司法解释出台后,此种规范冲突也并未完全解决,仍须通过法律解释实现法律的协调适用。《民法典》与《破产法》在所有权保留制度中的核心冲突为,出卖人保留的“所有权”性质认定的不同,即出卖人保留的所有权是担保性所有权还是完整所有权。出卖人在破产程序中行使的是取回权还是别除权应当根据对所有权性质的不同理解决定。《民法典》对于所有
学位
利用自然人姓名进行商品或服务推销的场景在现代商业实践中并不少见,姓名权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具备精神利益的人格权,而是兼具财产利益,具有商品化的特征。《民法典》姓名权条款中关于“自然人有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的权利”即是对姓名商品化权益的首次承认。但因为这一规定较于原则化,没有明确姓名商品化权益的内容和边界,若适用这一条款来保护姓名商品化权益,法院可能在认定侵害姓名商品化权益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故亟
学位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专业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逐渐增加,导致技术人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专利技术文本所需要公开的内容也会因为技术人员的认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最终让专利充分公开的标准难以界定。实践中专业技术人员撰写专利时会省略或者概括一些常见的技术内容和方法。因为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存在不同的撰写习惯,这导致专利所需要公开的内容在不同领域内的主体之间的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专利充分公开的判
学位
在法学研究的解释语境中,“追缴”一词是属于“追而缴之”,但对于“缴”一字是属于横向的犯罪分子缴纳财物还是纵向的执行追缴机关向罚没财物管理机关缴纳并没有明确说明。在涉案财物的相关研究中,也多是行政法学或是刑事法学的学者在研究“追”的程序衔接性。在讨论涉税刑事案件中的追缴税款问题,不仅是关注其在追征程序中与违法所得之间交集的辨析问题,也需要关注在上缴国库层面上,对于违法所得和税款缴纳上的处理问题。追缴
学位
2012年通过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对表演者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将演出单位剔除出表演者范畴,直接宣告旧有的、由演出单位作为表演者享有表演者权的职务表演处置路径失去法律效力。在此背景下,2020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首次设立了职务表演条款,明确规定表演者和演出单位之间的权利分配规则。本文旨在分析职务表演条款的立法意旨及具体适用条件,以期赋予该条文充分的可操作性。通过对职务表演条款立法背景
学位
多年来,车险发展态势良好,稳居产险业第一。与行业发展相随的是司法纠纷层出叠现。通过对车险裁判文书的考察不难发现,保险双方不仅对保险金赔偿有纠纷,亦多有“合理费用补偿”之争议,其中又以“合理施救费用”的补偿争议最为突出。施救费用补偿制度设计之根由在于对被保险人履行施救义务提供保障并予以鼓励,费用补偿制度不仅涉及被保险人本身利益之保护、亦有利于减轻保险人的给付责任,再通过保费厘定间接嘉惠于危险共同团体
学位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享受精神利益的合同目的得到认可,但是违约使合同目的落空从而损害精神利益时,在根据以往有关民法理论对于《合同法》有关规定的司法解释和通常的司法实践中却缺乏对精神损害的违约之诉救济;为获得精神损害赔偿,非违约方只能选择放弃违约之诉,而诉诸侵权救济。《民法典》第996条改变了这种境况,但是有关具体制度的适用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解第996条必须知道为何其被规定在现在
学位
税法的溯及既往所关注的问题,是当税法发生变动时,新税法对其变动前已发生的税收法律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若有效力,则称新税法溯及既往地适用或生效。传统理论下,税法溯及既往采用有限许可的形式,即税法原则上不得溯及既往,同时存在例外情形。对税法溯及既往的有限许可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其有助于发挥税法独有的功能,包括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有序发展等。然而在实践中,传统法理学“从旧兼从轻”的简单原则
学位
个人金融信息系指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过程中所收集或产生的所有可以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原始信息以及加工信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则指个人金融信息跨越国(边)境或司法管辖区的存储,或向境外接收主体提供或传输,抑或是数据虽未出境但实际上被境外主体远程访问、使用或掌控。基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个人权益以及促进金融发展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对个人金融信息跨境流动实施规制。在金融全球化和信
学位
《民法典》第1053条规定,结婚登记前,患有重大疾病的一方应当如实告知另一方自身重大疾病真实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隐瞒个人患有重大疾病缔结婚姻,无过错方得知真实情况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同时,《民法典》第1054条第2款规定了婚姻因重大疾病撤销时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无过错方可以要求隐瞒重大疾病的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总之,《民法典》以上条款明确规定了隐瞒重大疾病导致婚姻被撤销的情况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