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戏剧《南柯记》出自中国古代最伟大之戏剧家汤显祖之手。由于此作处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印记,译者需通过灵活策略处理原作文化语境,这样才能让目标语读者领略原作魅力与艺术成就。由于翻译思想不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截至目前,此作已有两大译本问世,他们都出自中国本土译者之手,两位译者分别为张光前教授和汪榕培教授。笔者将会在此论文中探究两位译者构建文化语境时所采用的策略。 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笔者试图找寻两位译者翻译方式的异同之处,然后就他们对译本的调节力度做出评判。此外,笔者将会借助于相关理论探究他们在构建文化语境时采取这些策略的原因,这些理论包括韦努蒂的两种翻译策略及其文化观、勒弗菲尔的意识形态及诗学理论。 通过一系列研究,笔者发现为使译本忠实于原文,张光前先生尽力在句法和词汇选择上同原文保持协调。选取词汇时,他选取了很多晦涩难懂的词语。至于句法,却采取了不同方式:唱词方面基本和原文保持一致,原文唱词短小,译文唱词也尽量短小;而由于读白和骈体文的句型稍长,译文也随之稍长。汪教授在翻译策略的选取上同张教授不同,他运用了灵活多变的方式,不仅尽量将古代汉语转换成现代英语,在选词方面也尽力选择简单、直白、一目了然的词汇,而且对一些词汇进行注解,对另一些词汇进行简化,还对原文的某些句子进行重组。总体来看,相较于张译本,汪译本灵活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