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作为最简单高效的柴油机排放后处理装置被广泛应用在柴油车上。为了优化DPF、符合排放法规要求,加膜结构DPF出现在研究人员的视野中,其独特的结构使得其具备高捕集效率、低背压等优良特征。为了探究颗粒在加膜结构DPF中的运动状况和沉积特性,本文搭建了二维加膜结构DPF单孔道模型和可与之耦合的基于单元捕集体经典理论的深床捕集动态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976136);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KF1818); 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NO.NELMS2019B01、NO.NELMS2017A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作为最简单高效的柴油机排放后处理装置被广泛应用在柴油车上。为了优化DPF、符合排放法规要求,加膜结构DPF出现在研究人员的视野中,其独特的结构使得其具备高捕集效率、低背压等优良特征。为了探究颗粒在加膜结构DPF中的运动状况和沉积特性,本文搭建了二维加膜结构DPF单孔道模型和可与之耦合的基于单元捕集体经典理论的深床捕集动态模型。利用欧拉方法对颗粒在多孔介质内的动态沉积分布进行模拟;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对颗粒在入口孔道的运动轨迹及颗粒在孔道表面的沉积分布进行模拟。本文对孔道内流场、捕集性能和运动轨迹的研究中发现:薄膜的存在可以降低入口孔道轴向中心线速度、增大出口孔道轴向中心线速度、提高穿壁速度分布的均匀性,入口速度越大,渗透率越低,现象越明显;薄膜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DPF的初始捕集效率和分布的均匀性。渗透率越小,捕集效率越高,沿孔道方向的分布越均匀;入口速度越大,捕集效率越低。100 nm的颗粒的捕集效率明显低于10 nm和1000 nm。渗透率降低,入口速度增大,均会导致压降增大。10 nm颗粒的运动轨迹最粗糙,粒径越大,入口速度越大,运动轨迹越顺滑;薄膜的存在会改善颗粒的运动轨迹,特别是靠近孔道表面区域。本文对颗粒沉积特性的研究中发现:颗粒最初主要沉积在多孔介质层上部和下部靠近壁面区域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加膜结构DPF薄膜的存在导致颗粒几乎全部沉积在多孔介质的最上部,使滤饼层的形成速度比传统结构DPF更快,低渗透率薄膜的加膜结构DPF从捕集开始直接进入过渡阶段,几乎不存在完全的深床过滤阶段。多孔介质区域渗透率的变化趋势与颗粒质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入口速度越大,颗粒在多孔介质内沉积的质量越高。100 nm颗粒在多孔介质内的沉积的位置更深。降低薄膜的渗透率,颗粒在多孔介质内的沉积质量减少,沉积深度越来越浅。在壁面沉积的碳烟颗粒,1000 nm的沉积分布更加均匀,10 nm颗粒的分布起伏相对较大,薄膜的存在可以提高颗粒在壁面沉积的均匀性。
其他文献
部分预混压燃燃烧(PPC)具有实现高效清洁燃烧的潜力,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在大负荷工况,PPC预混燃烧比例大,会导致较高的压升率,同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扩散燃烧过程,导致碳烟排放。因此,大负荷工况压升率、热效率和排放之间的矛盾,是PPC模式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燃料特性与发动机的协同优化实现PPC高效清洁燃烧开展了大量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燃料辛烷值及其敏感性会通过燃料活性、
大分子液态碳氢燃料以其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的平衡以及良好的存储运输特性,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是航空航天和地面(尤其是非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基于分子结构中化学官能团的不同,碳氢燃料组分可以分为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愈发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愈加严苛的排放法规的压迫之下,发展能够准确描述大分子碳氢燃料燃烧特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进一步提高燃油
燃料的辛烷值敏感度(S)表示为研究法辛烷值(RON)和马达法辛烷值(MON)之间的差值,反映了燃料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燃烧特性,在优化汽油压燃(GCI)发动机性能时应予以考虑。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燃料的RON对GCI燃烧的作用,对S的了解仍有待补充。本文选取了四种RON相同但S不同的甲苯标准参考燃料(TPRF),通过改变GCI发动机的运行条件(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从试验和模拟两方面,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应用蒸气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逐渐受到各国研究的重视,微重力环境下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是其中重要环节。由于航天器对散热量的需求,多采用微小通道换热器,而微重力下难以回收的润滑油会对换热造成较大影响,研究微小通道中重力、润滑油对冷凝换热的影响对航天应用冷凝器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R134a制冷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微小通道内流动冷凝换热的三维数值模型,并模拟研究了重力和润滑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耐久性对其商业化应用有重要影响。PEMFC耐久性下降直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的衰减和老化,主要包括电化学降解、热降解和机械降解。在PEMFC动态工况下,机械降解不可避免,提高对电池内部机械缺陷产生和传播的认识,是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由于工作温度高、清洁等特点可以很好地作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顶层循环,针对SOFC尾气具有大量高温余热的特点,本文建立了由SOFC系统、温差发电器和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作为子系统的,不同组成、不同布置形式和不同水循环形式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实现了废热的梯次利用,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以新型金属泡沫作为过滤材质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由于具备抗振性好、压力损失低、耐热应力等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了STAR CCM+软件建立了金属泡沫型DPF流动特性和再生特性的仿真模型,探讨了排气流速和结构参数对金属泡沫型DPF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排气参数对再生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采用了遗传算法优化了仿真结果,取得的主要研究结
随GDI汽油机强化程度不断提高,其爆震问题愈加凸显,成为限制发动机性能进一步提升的主要技术障碍。水汽化潜热较大,在缸内蒸发吸热后能有效抑制爆震,因此发动机喷水技术成为解决爆震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尤其是控制更加灵活的缸内喷水技术,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动机爆震控制技术。为进一步研究缸内喷水在抑制发动机爆震、提升发动机性能方面的潜力,本文基于一台具备缸内双喷射系统的单缸汽油机开展了缸内喷水试验研究,
近年来,多卫星编队飞行技术在地球观测、遥感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布式任务中,不同的卫星作为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节点工作,可以提高单个航天器在科学性能和单点故障风险方面的能力,但编队卫星飞行的形式也对星间基线的测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飞秒激光被引入距离测量领域中,其超高时间分辨率和超宽相干光谱可以实现传统的激光光源不能达到的测量精度与尺度要求,有望解决星间长基线精密测量的难题。本论文将基于异步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储量丰富、且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中唯一以热能形式存在的能源。充分发挥地热能的优势,保证地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对于我国普及地热能开发利用、降低化石燃料占比、缓解北方地区的空气污染有重要意义。地热热储模拟对于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热储模拟可以预测地热资源现有开发状态下的未来变化,如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热储层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另一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