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校地共建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目前,我国校地共建产业研究院形式多样,参差不齐,但并不是每种模式都能促进地方以及高校的良性发展,系列问题的存在也制约了产业研究院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定位不明确,机制体制不完善,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明显,资金投入和使用上存在诸多掣肘。武汉理工大学与沙河市共同建设的沙河玻璃产业研究院是基于技术、人才和资本三大要素有效运行的独立法人单位。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加快了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了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本研究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及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以三螺旋理论为视角对校地共建产业研究院的运行机制、历史演变、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借鉴国外校地合作的成功运作经验,结合我国校地共建产业研究院的实践,提出了校地共建产业研究院的策略:一是完善校地共建产业研究院的体制;二是健全校地共建产业研究院的资源配置政策;三是强化共建产业研究院的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实施高校、产业、地方的协同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