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估和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外科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2.探讨外科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镇痛联合镇静方案在临床实施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SICU收治的95例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来源科室,急性病理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 Ⅱ评分。经相关排除与剔除标准后,最终7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两组,一组38例选择以舒芬太尼(0.1ug/kg, h)联合丙泊酚镇痛镇静,另外一组35例以芬太尼(lug/kg.h)联合丙泊酚镇痛镇静,根据Prince-Henry评分及SAS评分调整镇痛镇静药物的泵入量,使Prince-Henry评分达到0-1分,SAS评分3-4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入ICU时(T0)、入ICU后1小时(T1)、2小时(T2)、4小时(T3)、12小时(T4)、机械通气结束(T5)各时间段的镇痛镇静评分,及机械通气期间镇静药物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生命征指标,并统计两组患者低血压、呼吸抑制、骨骼肌强直、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及皮肤瘙痒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数据收集和整理完毕后,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比较分类参数和连续变量。P值<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病例73例,男40例,女33例,年龄53.9±6.8岁,体重59.5±5.6kg,身高164.6±5.2cm, APACHE Ⅱ17.2±2.6,住SICU时间118.8±79.2h,机械通气时间49.2±18.2h。2.两组患者均在T2点达到了理想的镇痛评分目标,而理想镇静评分达标时间则在T1点: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T0、T1、T2、T3、T4、T5)之间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随着住ICU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各时间点之间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于T2、T3、T4、T5这4个时间点之间的镇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静评分于T1、T2、T3、T4、T5这5个点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镇静药物的使用量要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舒芬太尼组患者复合使用丙泊酚的人数与比例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拔管时(T5)时的MAP、HR、RR值均要低于入ICU时(T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相同时间点之间MAP、HR、RR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芬太尼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比芬太尼组要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独使用镇痛药治疗期间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比较,两组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症、心动过缓、骨骼肌强直、低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在联合使用镇静药治疗期间,舒芬太尼组在低血压发生率方面低于芬太尼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症、心动过缓、骨骼肌强直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舒芬太尼为镇痛基础联合丙泊酚的镇痛镇静方案用于外科机械通气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要优于芬太尼。2.在SICU外科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为镇痛基础联合丙泊酚的方案均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镇痛镇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