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约理念的层叠式全民健身馆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wenw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全民健身需求的大众体育健身空间设计研究(批准号:51678176)。随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馆从传统体育建筑中脱胎而出,是新时代兴起的一种专门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公益性体育建筑。面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局面对全民健身建筑提出的诸多挑战,全民健身馆设计需要把握住今后城市建设中集约化发展的时代主题,关注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有利于实现建筑集约化的环节,进行基于集约理念的层叠式全民健身馆设计研究,努力探索更加成熟的集约化设计策略,指导并促进全民健身馆在更多城市的推广建设。本文基于全民健身新局面开展健身设施调研和需求调查,同时实地调研全民健身馆及其它室内健身场所现状,阐明全民健身馆对未来市民健身的重要性。之后引入目前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集约理念,通过分析集约理论推导出适合全民健身馆的集约化途径,主要有土地利用、空间发展和经济运营3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从建筑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用地紧凑、城市界面、综合立体的实现集约化的设计原则,并且针对设计中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集约化设计策略:从城市层面首先应建立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为主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和指导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方式;然后依据城市和建筑的双重需求,按照建筑密度的不同进行集约化的场地设计,并重视城市肌理的延续;同时也应表里如一的表达层叠式全民健身馆的多层建筑尺度,力求实现融入城市环境而又富有体育性格的集约化造型创作。从建筑层面首先应紧密围绕全民健身需求设置综合健身项目,并且根据日常运营的需要配套设置附属功能,重视使用体验;然后以多元立体的空间格局来组织平面以及多层的功能空间,并且考虑集约化的结构形式完成具体的空间设计;最后以混合模式的结构体系来实现集约化的结构选型,重视大空间叠置的楼板结构处理,选择集约化的柱网间距和层高。本文研究是基于大量调研实践以及文献理论搜集,在建筑设计理论中引入集约理念以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且从城市规划、经济发展、行为心理、体育工艺等其它领域研究中获得启发,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最终实现了全民健身馆集约化设计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在我国医院高层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对于高层建筑设计而言,消防疏散是建筑师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医院这种人类生存繁衍、与疾病抗争的重要建筑场所,保证安全是
本研究将信息组织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引入到城市规划信息管理之中,探讨了城市规划信息组织,提出了两层次城市规划信息组织方法,并根据城市规划领域的特殊需求在传统信息组织技术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的独特的思维体系,以天、地、人为一个宇宙大系统,始终追求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它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安市住宅区建设近二十年也迎来了高速发展,城市的容积率在不断加大,建筑的楼层不断向高空发展,而且建筑密度也在不断加大,这
在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之下,由于文化思想跟不上科学与经济增长的势头,文化建筑作为人类智慧与文化的载体,其形态设计必然会出现内涵匮乏空洞、与场所环境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成为城市文明的主旋律。城市始终是工业最为集中的地方,而工业空间也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当工业开发区成为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时,它
本文首先从中国公共建筑能耗分布特点入手,分析高校公共建筑尤其是教学建筑能耗的分布、定位与发展方向;根据高校教学建筑自身的使用特性与要求,结合天津市气候特点,将天津市普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人口迁移率较高的大型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就学压力日益逐增。城区既有学校规划布点为上世纪80、90年代确立,选址多为城区核心地段。校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