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通过PKMYT1-CCNB1/CCNE1通路影响前列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列腺癌在世界范围内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机制。最新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被招募到肿瘤部位,成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然而,在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发挥的作用及具体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间充质干细胞在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对前列腺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首先我们对前列腺癌中与恶性程度相关的基因进行了筛选。通过R包GDCRNATools,我们对TCGA数据库前列腺癌子项目中的52例正常组织样本和495例癌组织样本的RNA测序数据进行了下载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得到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我们对所有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找出与Gleason评分最相关的模块,然后,我们对用于差异表达分析的基因进行了生存分析,找出能显著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基因。最后,我们将差异表达基因、与Gleason评分最相关的模块中的基因以及显著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基因取交集,我们从中找出了1个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尚未被报道过的基因PKMYT1。2.我们通过免疫组化对PKMYT1在27例前列腺癌和27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对4种前列腺癌细胞LNCa P、C4-2、PC-3及DU 145中PKMYT1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并在表达量最高的PC-3细胞中通过RNA干扰对PKMYT1进行敲低,对敲低后PC-3细胞的增殖、周期、集落形成能力、迁移进行了评估。我们通过蛋白-蛋白互作分析、TCGA数据中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分析,预测出PKMYT1可能的下游基因,并在敲低PKMYT1后的PC-3细胞中进行了验证。我们还对PKMYT1的抑制剂进行了在线查找和验证。3.我们在LNCa P细胞中对PKMYT1进行敲低,并对其增殖、周期、PKMYT1及下游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Transwell将间充质干细胞和LNCa P细胞进行了共培养,对共培养后的LNCa P细胞的增殖、周期、PKMYT1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我们通过测定增殖能力对共培养前后LNCa P细胞对恩杂鲁胺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经过对TCGA前列腺癌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我们得到1794个差异表达基因,经过WGCNA分析,我们得到了1个含有367个基因的和Gleason评分最相关的紫色模块,经过生存分析我们得到了687个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的基因,经过对以上3组基因取交集,我们得到了7个基因,其中的PKMYT1是在前列腺癌中尚未被报道过的并且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KMYT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4种前列腺癌细胞LNCa P、C4-2、PC-3及DU 145中PC-3细胞的PKMYT1表达最高,在PC-3细胞中敲低PKMYT1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G0/G1期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G2/M期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集落形成能力减弱,迁移能力减弱。我们预测出了PKMYT1的两个下游基因CCNB1和CCNE1,经验证,敲低PKMYT1后CCNB1和CCNE1的表达降低。我们找到了1个PKMYT1的抑制剂Fostamatinib,并发现它能显著抑制PC-3细胞的增殖。3.在LNCa P细胞中敲低PKMYT1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周期改变与PC-3类似,下游CCNB1和CCNE1的表达也降低。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LNCa P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G0/G1期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G2/M期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与敲低PKMYT1的现象类似,并且共培养后PKMYT1和下游CCNB1和CCNE1的表达也降低。用恩杂鲁胺处理细胞结果发现,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LNCa P细胞对恩杂鲁胺的敏感性降低。结论:1.PKMYT1是一个能促进前列腺癌恶性进展的基因,它通过促进细胞周期蛋白CCNB1和CCNE1的表达发挥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2.PKMYT1的抑制剂Fostamatinib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3.与LNCa P细胞共培养时,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PKMYT1的表达来发挥对LNCa P细胞的抑制作用。4.间充质干细胞能诱导LNCa P细胞进入休眠状态从而产生对恩杂鲁胺的抵抗。
其他文献
目的:1、研究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相似蛋白1(AFAP1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达的临床意义。2、探讨shRNA沉默AFAP1L1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AFAP1L1参与调控肺癌发生进展的分子机制。3、通过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shRNA沉默AFAP1L1基因,观察其对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应
研究目的:目前,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的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临床上主要以激素和手术治疗为主,但二者的疗效不确切且尚无循证医学研究的支持。生物多肽因其高特异性有望成为TON治疗的新型药物。但是,肽类存在易降解,不稳定和半衰期短的问题,且很多普通肽细胞膜渗透和组织穿透能力很弱,难以穿过眼部屏障。这限制了它们作为治疗剂的用途,同时也对多肽递
研究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百分比从20%到40%不等。当NSCLC发生骨转移时,3年总生存率从71.6%下降到46.8%。骨痛、病理性骨折、恶性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REs)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1、对肺癌骨转移预后因素评估早期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探讨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AP在肺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及机制仍不清楚。众多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 Ovary Syndrome)是EC发病的高危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均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相关性疾病。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以中心性肥
目的: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FGR-2/KDR)在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NEP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NEPC的临床分期、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及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在体外细胞水平及体内动物实验验证KDRQ472H突变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关系,同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该突变位点是否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2-
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调查分析晋津地区118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特征,系统总结PHC患者的人群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病因、性别、年龄PHC患者之间不同层级的分布,为该地区PH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2.详细分析PHC患者的生化指标、肿瘤标记物及肝硬度值(LSM)在PHC巴塞罗那(BCLC)不同分期中的差别,为PHC患者早期筛查及评估预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运用非条件logi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围绕前期研究中发现的、频发于胶质母细胞瘤的FGFR3-TACC3融合基因,重点探索该融合基因对应融合蛋白的翻译后水平调控机制,寻找针对FGFR3-TACC3融合蛋白的潜在治疗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本研究首先通过对FGFR3-TACC3蛋白组学数据分析,明确与FGFR3-TACC3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各类蛋白,筛选其关键互作蛋白;然后通过深入研究FGFR3-TACC3融合蛋
研究目的:含有TUDOR结构域的蛋白质(TDRD)主要负责识别甲基化的赖氨酸、精氨酸残基。“Reader”识别器蛋白对甲基化修饰的赖氨酸、精氨酸组蛋白的识别构成了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涉及多种生物过程,如多能性,分化和肿瘤发生。然而,人们对TDRDs调节异常对乳腺癌发展的认识知之甚少。PHF20L1和PHF20是经典的TDRD,它们拥有相似的结构域。据报道,PHF20识别组蛋白、非组蛋白的甲基化
【研究目的】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类型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的微小膜泡,外泌体中富含各种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等。外泌体作为将特定蛋白质或核酸等物质远距离传递的媒介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包括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凋亡、肿瘤的血管形成及免疫抑制等方面。外泌体miRNAs是目前肿瘤研究的前沿热点,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外泌体来源的miRNA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们前期的实验研究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