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已成为现代哲学的主旋律,生成性思维作为现代哲学研究的新走向,不但影响到哲学研究领域,也对教育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生成性思维的关照下,人们对人及其教育的认识有了更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对人的认识从抽象的人转变为生成性的人,人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存在,人的生命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作为个体人的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超越升华的过程,生命的一切都处于无限的生成过程之中。人的生命的这种生成性特征为教育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和存在的理由。只有当人的生命是处于不断生成过程之中的时候,教育才有存在的必要,教育也才有用武之地。生成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作为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就应该关注人的生成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辉煌。然而,这种生成性的思维方式却在现实教育中被遗忘。“预成”的教育限制了人的生成,丢失了教育的内在生成意蕴。
鉴于此,我选择了“走向生成——生成性思维视阈下的当代教育反思”这一题目进行研究。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识读“生成”。论文首先介绍了哲学史上生成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的由来及其特点,阐述生成已然成为现代哲学的主旋律,生成性思维也成为现代哲学研究新的思维转向。然后从价值论的视角阐发了生成性思维及其根本特征,即动态过程性、历史性和批判性。
第二部分:生成性思维关照下的人及其教育。在生成性思维的关照下来研究人,对人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从抽象的人转变为生成的人,它看到了人作为人的发展可能性以及无限创造潜力。人的这种生成性存在决定了人的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为人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来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同时,生成本身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的生成性为教育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和存在的理由,生成性是教育过程的本质属性。知识观的转变,也决定了教育的必然生成意蕴,预示着教育中生成的可行。因此,教育应该关注生成性,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发展。
第三部分:生成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失落。本部分反思了当前教育中生成性思维在教育中失落的种种表现:笼罩“预成”的教育,迷失了教育的价值理想,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满“预成”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生成;脱离教育价值的“生成”,使教育中的“生成”变得毫无意义。
第四部分:生成性思维在教育中失落之归因分析。文章在第三部分生成性思维在教育中失落的分析基础上,进行归因分析。科学世界的僭越和传统人性观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局限和传统教育观的桎梏;实证主义的泛滥和传统知识观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生成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失落和缺失。
第五部分:生成性思维在当代教育中的重构。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生成性思维在当代教育的重构,即树立生成性的教育观;建构生成性的教学观;形成生成性的师生观;运用生成性的教育策略。
总之,生成性是教育过程的基本特性,只有在教育中注重生成性思维的渗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同时,教育也会因为生成性思维的关照而显得更加人性化和具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