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以来,Y公司实行品牌服装、房地产和金融投资三大业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并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权益性投资。近年来,Y公司权益性投资收益占其营业利润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过去对权益性投资的管理方式被外界普遍认为有盈余管理之嫌。2017年底,Y公司对其持有的Z公司股权提取33亿资产减值准备,随后进行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进行转换,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换为长期股权投资,此举引起市场的议论与监管机构的关注,之后Y公司撤销了核算方法变更。该时点恰逢金融工具准则改革,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本文通过Y公司案例本身的内在逻辑和金融工具准则对这一事件的合规性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新旧金融工具准则差距,并且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可能对Y公司带来的影响。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此事件有一个更加准确、全面、完整的认知,从而对上市公司权益性投资的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与理论分析法结合的方式,以新旧金融工具准则和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为理论基础,展开对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可划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按研究方向分类对国内外参考文献的观点总结陈述,以及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最后指明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相关会计准则与理论基础。详细列示新旧金融工具准则内容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内容,接着介绍了权益性投资间转换的四种情况,并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对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转换造成的影响。其次,对盈余管理理论进行了概念界定,特征总结以及动机分析。第三部分,案例介绍,该部分主要为后续的案例分析做背景介绍。首先,对Y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其次,分析了 Y公司持有的权益性投资对其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本章最后对本文研究的案例进行介绍,即Y公司进行了权益性投资间核算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由此产生了 93亿元的营业外收入。第四部分,案例分析。首先分析了 Y公司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转换对其产生的影响,其次分析此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角度分析此次会计处理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接着对Y公司权益性投资转换核算方法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预测新准则实施后对此类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具体来说,新金融准则可以从权益性投资的初始分类方面加以限制,但是Y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需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加以改进和完善方能制止。第五部分,启示与结论。分别从上市公司自身、外部报表使用者、政府监督以及会计准则改进多方面来挖掘案例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是本文结论,总结全文内容,指明通过转换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来制造利润只是数字游戏,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现金流。随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上市企业面临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都应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原则认真对待该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目前学术界对权益性投资的盈余管理方式探究一般集中在金融资产的分类与处置方面,针对金融资产转换为长期股权投资方面,多集中在通过制造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Y公司这种由于所持有的股权二级市场股价跌破净资产,从而转换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所制造出巨额营业外收入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合规性,丰富对上市公司权益性投资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同时分析此种盈余管理方式存在的前提,提出会计准则改进的建议,以使上市公司利用权益性投资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进一步缩减。本文的局限之处在于,新金融工具准则于2019年1月在上市公司实施,本文只能根据新准则理论内容对其实施后的影响加以预测,但具体实施情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实践与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