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生物柴油合成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ty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的日益短缺以及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替代燃料已引起各国的关注与重视。生物柴油,是以天然植物油或动物油脂与甲醇、乙醇或者其它短链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的一种绿色、安全、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替代燃料。采用固体碱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避免了传统均相酸碱催化法催化剂分离困难,以及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固体酸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故研究固体碱催化剂以及酯交换反应过程的优化对于生物柴油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柴油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本文首次以凹凸棒土为载体,分别以C4H4O6KNa、K2CO3和KOH为负载物,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三种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ATP-1.7-400、KCA-4.2-400和KOA-3.4-400,并将其应用于生物柴油的合成反应。通过FT-IR、TG-DSC、TEM、SEM、EDX和XRD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酯交换反应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1)催化剂ATP-1.7-400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为400℃和K/ATP的摩尔比为1.7∶1;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比为22∶1、反应温度为65℃和催化剂用量为10%,生物柴油产率最高(89.28%)。(2)催化剂KCA-4.2-400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为400℃和K/ATP的摩尔比为4.2:1: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比为22∶1、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用量为8%和反应时间3h,生物柴油产率最高,(93.4%)。(3)催化剂KOA-3.4-400的最佳制备条件:煅烧温度为400℃和K/ATP的摩尔比为3.4:1;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比为22∶1、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用量为8%和反应时间3h,生物柴油产率最高(92.5%)。  第二部分: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本文首次以TEOS+ATSB为载体,C4H4O6KNa为负载物,制备了催化剂KN-0.8-700,并将其应用于催化酯交换反应。通过FT-IR、TG-DSC、TEM、SEM、EDX和XRD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为700℃和K/Si的摩尔比为0.8∶1。同时还研究了酯交换反应各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出此固体碱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13∶1、反应温度为65℃、催化剂用量为8%和反应时间45min,在微波反应器中生物柴油产率最高,可达95.3%。  第三部分:本文首次利用一步溶胶-凝胶法,以TBT+ATSB为载体,Na2CO3为负载物,制备了催化剂T1.0-700,并将其应用于催化酯交换反应。通过FT-IR、TG-DSC、TEM、SEM、EDX和XRD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为700℃和Na/Ti的摩尔比为1.0∶1。同时还研究了酯交换反应各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出此固体碱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醇油比为11∶1、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用量为6%和反应时间40min,生物柴油产率最高,可达94.5%。
其他文献
近年来,设计和合成新型的配位聚合物已成为配位化学和材料学等领域的热门课题。研究者主要通过对有机配体进行修饰从而影响后续配聚物的结构和性能,其中对咪唑二羧酸类配体的修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论文主要对两种新设计的配体:2-(3-甲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m-H3MOPhIDC)和2-(3,4-二甲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3,4-H3DMOPhIDC)的配位能力及相关配聚物的合成与性
近年来,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加速了生物质转化的发展,其中,关于单糖脱水获得平台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HMF)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开发具有高活性、绿色以及经
QDSSC由于其成本低、理论转换效率高被认为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从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光阳极材料是QDSSC中的重要部分,起着光生电荷分离和传输的作用。因此,光阳极材料的结构对QDSSC的光电性能有着决定性作用。理想的光阳极材料应具有1)高比表面积,为量子点的沉积提供更多成核位点提高量子点负载比例;2)有序的组装结构,形成高效传输通道有利于光生电子的快速传输;3)良好的光散射能
氮杂环卡宾(NHC)具有结构丰富多变,给电子能力强,毒性较小,易于制备等优点,因此,成为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氮杂环卡宾(NHC)在均相催化、新型发光材料、抗菌药物及液
学位
近年,过渡金属催化和光催化脱羧交叉偶联反应得到迅速发展,这种方法可广泛应用于C—C键和多种C—X(X为杂原子)的形成。由于羧酸无毒、便宜易得、性能稳定且结构多样,所以羧酸作为偶联反应的反应物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已报道的参与脱羧偶联反应的羧酸大多是芳香、α-羰基、烯基、炔基羧酸(或羧酸盐),这些脱羧反应涉及到Csp—COOH或Csp2—COOH键的断裂,但涉及到通过Csp3—COOH键断裂脱羧来实现
本论文对手性双咪唑啉NCN钳形Pd(II)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所得到的钯化合物在烯酮的不对称膦氢化反应中的应用。1.手性双咪唑啉NCN钳形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利用C-H键活化法合成钳形钯-氯化合物及表征以5-硝基或叔丁基-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得到手性的双咪唑啉苯配体1a-c。配体1a-c和Pd(OAc)2在冰醋酸中回流反应、再与氯化锂在室温下作用得到钳形钯-氯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