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发展规模及模式研究——以乌苏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受损后自我恢复不易,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目前西北干旱地区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合理规模的确定和适宜发展模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加速了环境退化。环境承载力就是在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基础下寻求一种最佳的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研究环境承载力,可以促进符合可持续的社会和环境的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整合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框架,能够把环境的可持续性纳入城市规划之中。   本文从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区域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的文献整理和针对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实际情况的分析,建立了针对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应用该模型的分析结果结合小城镇其他定性分析确定了西北干旱区小城镇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发展规模和城镇发展模式。   出于明确城镇未来发展规模的需要,分析研究区域整体的环境承载力闭值是很有必要的。建立在区域环境承载力基础上的城镇发展规模的确定不仅仅是传统规划意义上的人口发展规模,还包括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通过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还可以揭示出区域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所在。   针对市域内各地域单元发展模式的选择,文中提出了一种相对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评价各地域单元之间的相对环境承载力的强弱,并能分析出各个地域单元之间的发展环境条件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再结合各地的其他条件,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各地的发展模式。文中以乌苏为例,结合环境承载力为各乡镇选择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国际上有关生态绿建筑之研究及实践已推展多年,但完全针对学校所作之研究,仍只有零星的项目,既使台湾绿建筑九大指标,仅有「日常节能指标」有针对学校类型提出其量化基准。在众多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并用结构图展示全文的章节脉络。第二章通过选择代表日本传统住宅的“武士住宅”及“中间走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规模不断加大,建筑与交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增加也同时加剧了交通的压力,城市和交通的问题日益凸显。商业建筑在城
實踐中的營造智慧——福建傳統大木匠師技藝搶救性研究》是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南方發達地區傳統建築工藝搶救性研究”的子課題.本文完全建立在大量實地調查和匠師訪談的
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信息、文化交流,建筑思想、理论层出不穷,呈现百花争鸣的态势。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成为当代建筑师共同思考的话题。针对当今国内建筑设计界关注表象多过发
目前,我国对历史文化名镇非常重视,从保护、发展研究方向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未被列入历史文化名镇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周边的环境,特别是周边的小
学位
伴随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光局限于基本居住功能的满足,而逐渐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情况是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
中国已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处理大量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不同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模式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