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早期是个人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在成年后的许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都与这一时期所接受的道德训练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来自外部的不良刺激和诱惑缺乏必要的甄别和抵抗能力,因此,给予他们适宜的道德“正能量”,帮助他们明晰自身道德发展与社会对个体道德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德性”培育和“德行”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是美国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维,它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风格独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成为儿童道德教育领域的一道绮丽风景。立足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深入探究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实践路径,以期对我国儿童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是本文研究的旨归。根据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的定义,儿童早期教育主要指面向0——8岁儿童提供的一系列发展适应性教育项目,儿童早期教育的兴起与美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儿童权益倡导运动的持续升温有必然联系,它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早期儿童的身体、认知、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它奉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践行以“平等对话”为特质的教育方式进而帮助儿童实现全面的“自我开发”。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是指:帮助0——8岁儿童提升道德认知水平、丰富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顺利实现道德社会化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儿童主体性的发挥;强调道德教育理论的多学科整合,并且注重教育方式上的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科尔伯格的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艾森伯格的儿童亲社会推理理论以及霍夫曼的儿童早期移情理论共同构成了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理论源流。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公民意识教育、个人品格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其中公民意识教育包含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而个人品格教育则覆盖了分享意识教育、合作能力培养与利他行为塑造等;宗教道德教育则聚焦培养儿童的博爱之心、正义之感和诚信品质。在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方面,活动设计、课程安排与政策保障为确保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顺利运行提供了现实支撑。首先,以培养儿童共情意识为主旨的家庭活动和以促进儿童协商能力的幼儿园活动以及强化儿童责任担当的学校活动共同构成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活动体系;其次,以发展儿童公民素质、道德规范和道德社会化为指向的课程,则构成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课程系统;再次,为儿童早期道德教育项目提供资助方案,为家长参与儿童早期道德教育搭建制度平台,并且为贫困家庭儿童早期道德教育提供政策保障,成为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政策保障。综观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为:以“儿童中心”为主旨的道德教育理念,以“自我指导”为指向的道德教育目标和以“问题解决”为导引的道德教育实践;同时它也存在一些发展的局限,例如,过分强调儿童的个性需求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传统道德教育理念与现代道德教育境遇间的裂痕凸显,“经验育德”与“道德教化”间的矛盾依然明显等。基于此,我国在借鉴美国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经验时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维度突破:一是探寻以儿童道德发展规律为依托的道德教育策略,二是推进以制度安排为保障的儿童道德教育实践,三是建构“三位一体”的儿童道德教育合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