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社区环境为研究切入点,以汶川地震灾区城镇重建社区环境评价为目标,采用灾区居民为评价主体的主观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因子选取,评价体系模型构建,实证案例评价等工作。建立了一套灾区重建社区环境的诊断、评判、反馈机制。根据实证研究反馈信息,对评价体系提出了完善方法,对灾区社区环境提出了建设建议。论文主要包含了基础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实证研究和信息反馈四个方面。基础研究在于把握社区环境概念,领会主观评价要领,明确灾后重建的目标导向,为后期研究提供正确导向。评价因子集构建阶段,采用文献阅读、专家咨询,收集、提炼与灾区重建社区环境相关的普适性及灾害特殊性因子,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深入灾区收集实时因子,建立了因子集。运用德尔菲法对因子进行分析、甄别,构建了灾害及重建特殊背景下,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的社区环境评价因子集,包括一个目标层,6个一级因子,27个二级因子,100个三级因子。研究选取了都江堰壹街区、汶川映秀镇、北川尔玛社区和新川社区四个样本作为实证案例。通过结构问卷和资料查阅收集样本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主建立不同城镇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加权平均法等数学方法,进行了综合量化评价和分级量化评价;辅助以均值分析和质化评价等方法,对评价样本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实证研究反馈信息,总结了评价因子集、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和综合评价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从技术上和方法上提出了改进意见。研究结论显示样本社区突出的共同问题在于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心理安全和日常安全有待加强,社区入住率低,设施建设完善但不具规模化,设施管理运营、社区管理和社区文化成为灾后社区建设短板等。通过结论分析,诊断出样本重建症结所在,并从灾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品质、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设施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反馈建议。为灾区合理的政策制定,改进物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高安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打下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