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关注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但是重视道德教育并不表明在此领域不存在问题。目前,困扰中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德育的实效性低下。因而,如何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探求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就成为德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围绕这个主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前言部分包含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现状的描述,针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理论乏力与实践低效的现状以及学校道德教育效果与德育的重要地位存在巨大反差的事实,引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的背景与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研究的特点予以了说明。其二,对德育实效性的涵义及判断标准进行了界定,将德育的内在的效果、外在的效益和总体的效率作为衡量和判断实效性的标准以及分析、调整德育工作的主要依据。正文的第一部分就我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着重从德育价值取向偏颇,对德育的基础性和渐进性的关系处理不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过分“功利化”、“成人化”,忽视了儿童的道德自觉性和道德的发展性;德育定位不准,忽视了德育的整体性、实践性和生活性;德育课程内容陈旧、目标缺乏层次性、途径方法单一化等方面探求了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本文并不限于表层的阐述,而是力求揭示其深层次的原因,重点分析了“为什么”这一问题,其目的是为正文的第二部分“应当怎么做”提供理论的依据。正文的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针对我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着重从以下角度进行了阐述:加强德育的基础性,将传承基本道德规范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的转变;突出德育的整体性,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学德育网络,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的转变;突出德育的生活性、实践性,实现由单向式德育向双向互动式德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德育层次观、序列观,构建新的德育课程体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改革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这一问题的阐述,本文没有停留在“做什么”、“怎样做”的层面,而是力图揭示“为什么”这样做。论证中,采用了破立结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