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验室盆栽方法,选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作为植物修复材料,丛枝菌根真菌(AM)为共生微生物。设定土壤石油烃污染为0、5000、10000、15000、20000mg/kg,5个浓度梯度,AM真菌接种量为0、50、100、150、200个/株,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油蒿种子萌发、油蒿生物量,石油烃降解效果,并分析AM真菌共生侵染率及微形态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模式植物黑麦草为对照,研究发现油蒿种子发芽率随石油烃浓度增加先增后减,且差异性显著,在污染浓度为5000mg/kg时达到最大85.6%,叶绿素含量约是黑麦草的5倍,过氧化氢酶活性是黑麦草的4~8倍,所以油蒿种子更具耐油污潜力,更适合作为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材料进一步研究。(2)未接种时,油蒿对土壤石油烃降解率最高达76.83%,对低于5000mg/kg的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较好,而当污染浓度高于10000mg/kg时降解效果逐渐减弱;生物量随石油烃浓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有机质和脲酶均与株高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植物修复适用于较低浓度污染土壤,高浓度污染时单纯植物修复效果有限。(3)接种AM真菌后,油蒿生物量增加,枯死率显著下降,对石油烃降解率显著提高,接种量为100个/株时效果最好;在5000和10000mg/kg时石油烃降解率达89%以上,相比无接种时,油蒿适应石油烃污染浓度增大,说明接种AM真菌不仅可以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还使油蒿最佳耐油污能力增大到10000mg/kg。(4)油蒿根围AM真菌侵染率随石油烃浓度增加先减后增,土壤中分离并鉴定出AM真菌孢子共13种,其中球囊霉属10种,占76.9%,优势种为近明球囊霉和地球囊霉,频度为67.9%和83.6%,相对多度为12.6%和30.2%,故推荐油蒿-近明球囊霉(G.clarideum)和油蒿-地球囊霉(G.geosporum)组合作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材料进一步研究。(5)接种后,在野外条件下油蒿对石油烃的最大降解率为67.6%,90天时达到最大,野外试验降解率整体都低于盆栽试验89.21%,这可能是因为野外条件下各方面情况比较复杂,干扰因素较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