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的附属产品,热值低,成分复杂,是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型资源。以往,除少数热值较高的煤矸石被利用以外,大量的低热值煤矸石被迫堆存,不仅浪费资源,还侵占土地、污染空气,对矿区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急需进行综合利用和生态处置。在我国倡导循环经济,发展“两型”社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解决好煤矸石的生态处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选择作为我国能源基地的山西省为研究区域,以煤矸石的生态处置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煤矸石的利用处置情况、存在的问题、生态处置方法、生态处置模式、生态处置效益和政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为山西及我国其他相关区域的煤矸石处置提供范例。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有:(1)分析了山西省煤矸石资源及其处置现状,指出:山西省煤炭产量大、矿井数量众多,地域较为分散,产生了巨大的煤矸石资源,2009年底累计堆存量达61333.9万吨,预计2015年末还要累计新增100615万吨;而目前的处置率仅为30%,生态处置率还要低于这个数字;煤矸石成分复杂,类型多样,增加了利用和处置时的难度;不恰当的堆存,可能造成污染空气、破坏水体、压占土地和其他次生灾害。(2)探讨了煤矸石生态处置的理论与方法,指出:煤矸石生态处置不同于一般的处置,必须以生态经济学、生态修复、循环经济等理论为依据,遵循分类集中处置、资源化优先、就地处置、全程管理等原则,采用生态填埋、直接利用、加工:提炼、绿化复垦等4种方法进行。(3)以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链为指导,以平朔矿区为例,尝试性地构建了3种生态处置的产业模式。对热值较高的煤矸石适合采用“煤矸石—发电—建材”、“煤矸石—选洗—有用矿物提取”等生态工业产业链处置模式;对低热值煤矸石和掘进矸石,可用来填充矿坑和塌陷区,形成“煤矸石填沟造地—生态农业、养殖业、药材种植”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处置模式;对矸石山绿化区、废弃矿坑、矸石生态观光农业区,适合延长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处置模式。(4)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分析了山西省实行生态处置产生的潜在效益。指出:山西省煤矸石综合利用和生态处置,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估算,煤矸石综合利用销售收入约950多亿元,仅“十二五”期间,煤矸石发电累计产值可达4806.8亿元、盈利480亿元,对矿区经济增长有可观的贡献;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就业机会;环境效益方面,主要表现在新造土地,减少SO2排放。(5)针对煤矸石生态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国家及地方层面的政策建议,指出,在政策层面,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鼓励企业发展矸石相关产业,对矸石发电和煤矸石砖项目提供合理的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基金等政策建议,是煤矸石处置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