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国家对城市的投入远远超过对农村的投入,这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城打工,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农民工问题。其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涉及到我国社会转型、“三农”问题、“民工荒”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和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等诸多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农民工个人缴费能力的可行性、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首先,本文回顾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把握社保制度的内容与分类,进一步运用支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着力探索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地社会保障问题,这对我们推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深层次的改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次,文章分析了农民工的产生原因及其特征。究其原因来说,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被经济发展的动力所松动,这使得户籍制度对农民的约束力变得不再那么顽固;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劳动力得到极大释放,同时,农村人口的增加使得农村变得地少人多,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城市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创造的就业机会和收益效应的巨大拉力吸引农民进城。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民工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农民工的特征分析发现,农民工是农村中的佼佼者群体,但又是被城市边缘化了的群体。他们文化程度较低、收入低,大多在高风险的行业就业,以16—29岁这一年龄段最多,他们在城市与农村中面临双重问题。 第三,在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并主要引用了王曼教授2005年对北京的农民工的590份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的收入与支出及社会保障费的缴费能力,认为部分农民工已经基本具备了缴费能力。 第四,对现有城市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上海、北京、广东、和其他省份这四个模式的优缺点,从分析中得出广东模式在现阶段还不具有普及性;其他省份模式由于土地的保障能力不断降低,已经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