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离子/碳酸氢盐转运体SLC26A9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SLC26A9(Solute carrier family 26 member 9)是多功能阴离子转运体SLC26A家族中的一员,具有Cl-通道的功能。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SLC26A9缺失导致小鼠胃癌的发生,这首次证明了它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27]。然而,SLC26A9在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方法:1)用IHC检测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癌前疾病(结直肠息肉、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SLC26A9的表达量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2)运用WB技术检测人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SLC26A9的表达量。q PCR与WB方法比较SLC26A9在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3)在COLO201细胞株中构建沉默SLC26A9稳定株;在SW48细胞株中构建过表达SLC26A9稳定株;通过q PCR和WB分别验证沉默/过表达SLC26A9基因是否成功。4)在COLO201沉默稳定株中,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检测沉默SLC26A9基因后(即沉默组),比较空转组与沉默组细胞的增殖能力。5)在COLO201沉默稳定株中,运用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沉默SLC26A9基因后(即沉默组),比较空转组与沉默组细胞凋亡情况。6)在SW48过表达稳定株中,通过CCK-8增殖实验、生长曲线实验、Ki67、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周期实验,检测过表达SLC26A9基因后(即过表达组),比较空转组与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能力。7)在SW48过表达稳定株中,通过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SLC26A9基因后(即过表达组),比较空转组与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能力。8)在SW48过表达稳定株中,运用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过表达SLC26A9基因后(即过表达组),比较空转组与过表达组细胞凋亡情况。9)运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人COLO201细胞沉默SLC26A9后,空转组与过表达组的成瘤情况。10)运用肺转移瘤实验检测通沉默SLC26A9或过表达SLC26A9后,观察结直肠癌肺转移能力。11)在SW48过表达稳定株、COLO201沉默稳定株中,通过WB研究SLC26A9对肿瘤细胞增殖、EMT、凋亡和CSCs的影响。以及探索SLC26A9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12)通过细胞浆与细胞核蛋白提取,利用WB验证SLC26A9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移位并累积机制的研究。13)利用选择性的β-catenin抑制剂XAV-939,进一步阐明SLC26A9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机制。结果:SLC26A9在正常结直肠上皮(n=135)、增生性息肉(n=76)和腺瘤(n=106)的细胞质中表达较低,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明显升高,且移位到细胞核(n=150,p<0.0001)。此外,SLC26A9表达上调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与正常结肠细胞系(NCM460)相比,SLC26A9在所有CRC细胞系中表达均显著上调,在COLO201细胞系中表达最高,在SW48细胞系中表达最低。在COLO201中沉默SLC26A9,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并在体内外抑制细胞增殖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SLC26A9与β-catenin在CRC的细胞核均有表达,并从胞浆向细胞核移位,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包括CCND1,c-Myc和Snail,但抑制细胞色素C(Cyt-C),Caspase9,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和核酸内切酶G(Endo G),表明抑制Caspase依赖和非依赖的凋亡通路。SLC26A9表达的改变导致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记物的改变,包括E-cadherin表达下调,N-cadherin表达增加,以及EMT诱导的癌症干细胞(CSC)改变,包括CD44、CD133、Lgr5、OCT4和Nanog表达上调。结论:SLC26A9上调并移位到细胞核激活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了CRC的发生发展。SLC26A9可能是CRC新的候选癌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肾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其发生率占全部肿瘤的3%~5%。其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由于LMNA家族基因在cc RCC中的拷贝数变异可达到13.8%,但是其在CCRCC发生发展的作用以及与其他抑癌基因如PBRM1是否相互作用还不清楚。本实验拟探讨LMNA(编码lamin A/C)在cc RCC细胞中
目的:建立体外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RMECs)高糖模型,观察高糖环境下HRMECs的凋亡情况。通过检测白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在正常和高糖环境下HRMECs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L-37在高糖诱导的HRM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1.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本实验细胞为
目的:RRAD高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观遗传失活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研究收集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标本。应用RT-qPCR的方法检测2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例健康供者和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H929、SKO-007中RRAD的转录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在SKO-007和H929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及细胞实验验证PAQR3在非小细胞肺癌顺铂敏感株及顺铂耐药株的表达差异。通过实验探索PAQR3对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株A549/DDP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顺铂耐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该影响机制是否与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有关。方法:1.在GEO数据库中搜索基因芯片,筛选A549细胞及A549/DDP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选出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PAQR3进行研究
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肿瘤死亡的第二位。为了改善肝细胞癌的预后和治疗,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导致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希望能发现新的治疗靶点。DNASE1L3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TCGA数据库显示DNASE1L3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下调,与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相关,提示DNASE1L3可能在肝细胞癌的
目的:研究M1巨噬细胞标记物CD86及M2巨噬细胞标记物CD163在人结直肠腺癌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并通过构建大鼠结直肠肿瘤模型,进一步验证CD86及CD16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塞来昔布干预对这两者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塞来昔布防治结直肠肿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D86及CD163在11组人结直肠腺癌组织(腺癌组)、远癌处的正常结直肠组
目的:探讨YWHAZ对耐顺铂肺腺癌A549(A549/DD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采用qRT-PCR和WB检测A549和A549/DDP细胞中YWHAZ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检测A549和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2.将携带有sh RNA-NC或sh RNA-YWHAZ序列的慢病毒转染A549/DDP细胞,构建稳定低表达YWHAZ的细胞株(sh-YWHAZ
目的: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CHIA)是18个糖苷酶家族成员之一,在各种器官的上皮细胞中表达,可以降解含几丁质的病原体,并参与Th2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力。在胃中,CHIA主要表达在胃黏膜的主细胞,且先前的研究表明CHIA的下调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萎缩性胃炎有关,但是,CHIA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功能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CHIA在胃癌(GC)发病中的潜在
目的: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临床上肝细胞癌发现时常常是中晚期,治疗方案极其有限。因此,研究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更多的治疗靶点非常重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结合蛋白(CRHBP)可以调节多种生理反应。TCGA数据库显示CRHB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下调,提示CRHBP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本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在结肠息肉癌变过程中TRPV6、Gastrin/CCK-B、β-catenin蛋白及m RNA表达,探讨TRPV6、CCK-B、β-catenin在结肠息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CK-B、TRPV6及β-catenin m RNA在正常结肠粘膜组织、结肠增生性息肉组织、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织、早期结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运用We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