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蝇是危害杨梅、樱桃等多种水果的主要害虫,在对果蝇类害虫的生物防治上,寄生蜂有着重要价值。实验室通过饲养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获得果蝇蛹,再经过寄生蜂在果蝇蛹上寄生接蜂,寄生蜂发育羽化成蜂等步骤,可成功繁育出大量寄生蜂用于实验研究和果园的野外释放。昆虫生命表作为研究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手段,具有阶段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是了解昆虫生活史特征,分析昆虫种群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以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和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三种寄生蜂为研究对象,其中蝇蛹金小蜂包括芜湖和乌鲁木齐两个地理种群,利用黑腹果蝇蛹为寄主,分别构建了这三种寄生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对生命表参数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了三种寄生蜂以及不同地理种群的蝇蛹金小蜂在寿命、产卵期、后代产量等方面的差异。 实验在温度为25±1℃、光照强度约为2000 lux、相对湿度为50±5%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自杨梅园采集黑腹果蝇,在实验室内进行人工饲养。实验所用寄生蜂通过野外诱集方法获得,并在实验室进行连续饲养。 所得实验结果显示,就蝇蛹金小蜂而言,芜湖株系雌蜂和雄蜂的成蜂寿命分别为15.67±6.01 d和15.80±6.14 d;乌鲁木齐株系雌蜂和雄蜂的成蜂寿命分别为12.70±5.43 d和18.40±7.71 d,雌蜂和雄蜂寿命在株系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芜湖和乌鲁木齐株系雌蜂的产卵期分别为14.23±5.88 d和10.30±3.60 d,芜湖株系产卵期显著较长。芜湖和乌鲁木齐株系单头产卵者后代总数分别为53.27±29.97和50.07±31.49头,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在种群存活率方面,芜湖株系的雌、雄蜂分别在第30天和37天时,存活分数lx降低至50%以下,雌雄蜂羽化后的生命期望分别为12.20 d和17.90 d;乌鲁木齐株系小蜂雌雄蜂分别在第34天和35天时,存活分数lx降低至50%以下,雌雄蜂羽化后的生命期望分别为15.17 d和15.30 d。在种群繁殖率方面,随成蜂日龄的增加,小蜂的繁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芜湖和乌鲁木齐株系小蜂的净生殖率(R0)分别为33.83和28.89,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5和0.14,周限增长率(λ)均为1.16,世代时间(T)分别为23.79 d和23.79 d,种群倍增时间(DT)分别为4.68 d和4.80 d。利用Jackknife法获得两株系小蜂生命表各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芜湖株系的蝇蛹金小蜂具有较大的R0、rm、λ和较长的T,但DT显著较短。 蝇蛹俑小蜂雌蜂寿命为14.33±5.07 d,雄蜂寿命为15.13±5.95 d。雌蜂产卵期为14.03±4.77 d。单头雌蜂后代个体数为41.37±16.23,雄蜂后代数为31.17±13.33。雌、雄蜂分别在第37天和38天时,存活分数lx降低至50%以下,雌雄蜂羽化后的生命期望分别为13.83 d和14.63 d。蝇蛹俑小蜂的R0为37.41,rm为0.14,λ为1.15,T为25.28 d,DT为4.84 d。相比较之前涉及蝇蛹俑小蜂的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的蝇蛹俑小蜂具有更高的净生殖率R0和rm,且T和DT也相对较短。 锤角细蜂的雌蜂寿命为6.93±2.68 d,雄蜂寿命为6.87±2.97 d。雌蜂产卵期为6.36±2.13 d。单头产卵者后代雌蜂产量为12.10±9.59头,雄蜂产量为18.17±10.76头。雌蜂和雄蜂均在第23天时,存活分数lx降低至50%以下,雌雄蜂羽化后的生命期望分别为6.43 d和6.37 d。锤角细蜂的R0为9.58,rm为0.12,λ为1.13,T为18.12 d,DT为5.56 d。 对上述3种果蝇蛹期寄生蜂生命表参数的比较发现,在寿命上,蝇蛹金小蜂和蝇蛹俑小蜂的雌蜂寿命均相对较长;蝇蛹俑小蜂的后代总数量和R0值均最高,蝇蛹金小蜂次之,锤角细蜂最低;而rm和λ值则均以蝇蛹金小蜂为最大,锤角细蜂最低。T值以锤角细蜂最短,蝇蛹俑小蜂最长;DT以蝇蛹金小蜂最短,锤角细蜂最长。三种小蜂比较而言,蝇蛹俑小蜂和蝇蛹金小蜂能够寄生更多的果蝇蛹,在对果园果蝇类害虫的生物防治上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