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机器人缝合打结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le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充分利用医生的经验以及机器人定位精确、运行稳定、操作精度高等特性,可以使外科医生以舒适的操作环境完成精细的手术动作,极大地拓展了医生的技能,提高手术质量与安全性,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成本。缝合打结是外科手术机器人不可缺少的功能。由于缝合线本身的非线性变形特征,在运用机器人进行缝合打结时,缝合线的形状难以控制,大大延长了手术时间。研究机器人缝合打结规律对于提高机器人精度和效率,加快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外科手术机器人设计原则和临床手术工作空间要求,设计出用于显微血管手术的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妙手”系统。从手采用RCM(Remote Center-of-motion)的结构。姿态机构采用三轴交汇于一点的结构形式,位置机构采用丝传动实现双四连杆机构形式。从结构上实现了姿态与位置的解耦,同时可实现手术工具在末端点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进行大范围的姿态调整。以运动灵活度作为技术指标对从手机构进行了尺度综合,得出位置机构的杆件长度及工作姿态:当位置机构三杆等长,且1杆和3杆互相垂直时,机构运动灵活度指标取最大值。根据主手和从手的运动学方程,运用蒙特卡罗法分别得出主手、从手的独立工作空间及协同工作空间。以协同工作空间最大为优化目标,得出了最优的布置方式,同时得出主手与从手之间的比例系数为6:1。根据机器人缝合打结时缝合线受力分析,建立缝合线长度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可确定机器人进行缝合打结时合适的缝合线长度,并提出“线圈规则度”指标来评价线圈是否适宜进行打结。运用纽结理论,分析机器人进行“缠绕打结”法打结时缝合线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器人打结方法-“扭转打结”法。并以“妙手”系统为试验设备,对缝合线“扭转打结”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扭转打结”时的变形规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力补偿,可弥补主从式遥操作机器人由于缺乏力反馈而造成的手术时间长、精度低、意外器官损伤等缺陷。
其他文献
针对TD-LTE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依托固定通信设施建立骨干传输链路的应用短板,结合新时期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可视化指挥调度的新需求,通过增加宽带无线中继传输系统,构建起宽带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意被提出,然而这类创意和创新的提供者往往具有比较新颖的技术和业务理念,但是由于规模较小,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能力不足,使其
本文综述了近代四川酿造调味品技术发展概况,并重点介绍了1938年至1988年50年来四川的科研成果。
从1960年1月25日我国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在故宫投入使用,我国技防系统的发展已经经历了55个春秋,现在我国的博物馆技防系统已经建成包括入侵报警、视频、音频等多个子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