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文学的农村表现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guo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青文学是以上山下乡为题材,展现知青在上山下乡影响下的生产生活、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的一种文学样式。农村是知青上山下乡的广阔天地,同时也是知青文学表现的广阔天地,在知青文学的不同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表情。在知青文学的农村表现上,作家的主体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一章:知青文学  界定知青文学。有上山下乡经历的作家的作品不能一概视之为知青文学作品,要加以鉴别。对那些因非知青因素的扩张而导致质变的作品,也应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  第二章:农村表现解读  起始时期的知青文学依合理想象原则塑造典型,描绘诗意灿烂的农村生活愿景,吸引和鼓励知青参加农业劳动。1980年前,知青文学的农村表现遵循不同政治集团的政治需要进行创作。1980年后,知青文学开始从自身属性出发反映知青视角下农村的真实状况,未曾上山下乡的年轻作家们站在农民立场上的大胆写作,给知青文学带来新的批评尺度。  第三章:农村表现写真  “桑树坪”系列是知青文学农村表现的标志之作。落后的生产方式﹑血腥的农村宗法观念和势力﹑愚昧的婚姻习俗和农民在极端环境中的苦苦挣扎构成中国农业社会的真实写照。朱晓平对农民苦难的理性透视和对农民心理的深刻体察代表了知青文学的创作主体在农村认知上的成熟。  第四章:主体性文化研究  1980年前,知青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党和政府的有机知识分子,其笔下的农村表现是意识形态霸权的表征。1980年后,知青文学创作主体是城市知青群体的表征。回乡知青和农民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没有自己强有力的表征,在知青文学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由他者去塑造。城市知青在和农民接合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广大农村的真实情形,渗透着情感因素的农村大多是以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形象出现在1980年后的知青文学中。
其他文献
传说是民间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传说的研究与分析不仅仅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在现实层面上也有着深刻的价值。而在传说研究的时间与空间上体现着不平衡的状态,时间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德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虽然在传统教育中德育也有着相应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传统德育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疑经历了又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农村的变化无疑是最为深刻、激荡和剧烈的。这一急剧的社会变革激发了周大新乡土小说创作的激情,也为其
朱买臣休妻故事主要讲朱买臣从落魄到发迹的过程中与其妻的感情纠葛。除《汉书》外,此故事在诗歌、小说、杂剧、传奇、方志等领域里均有文本流传。本文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研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关乎着农民的收成高低.玉米种植范围较为广泛,产量高,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耕地面积减少,也降低了玉米的总产量,所以必
古诗教学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古诗,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明白古诗的含义,进而学会赏析感悟,提高阅读古诗的水平。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to master th
使用磁控软起动装置解决水泵起动和停机过程中存在的电气冲击、机械冲击和水击现象,有着效果好,价格低,实现容易等特点,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rn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