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价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效果,确立该种方法是否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法,为社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2、通过调查社区冠心病患者婚姻质量、家庭关怀度水平和疾病家庭负担,来了解社区冠心病患者目前家庭生活现状以及疾病对家庭生活的影响;3、了解自我效能、疾病家庭负担、婚姻质量和家庭关怀度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判断自我效能、疾病家庭负担、婚姻质量和家庭关怀度是否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有影响,为下一步建立合理的以家庭为基础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南充市两所三甲医院的冠心病复查门诊病例,运用目的抽样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60名,运用自设的一般情况问卷、疾病家庭负担问卷、家庭关怀度量表、婚姻质量量表(2个因子)进行调查,并建立数据库资料。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将160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0名和对照组80名,并把干预组80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8个小组,分别由8名志愿者进行为期6个月共10次活动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具体的活动方案参考傅华教授主编的《健康自我管理活动指南》,并且对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的家属进行2次家庭健康管理教育活动;对照组80名冠心病患者则随机分为2组,且只进行常规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为期6个月共5次活动,家属不参与健康教育过程,但最后一次参与问卷调查。干预结束后,运用自我效能量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和自设冠心病知识问卷评价两组试验干预效果,并收集离干预结束后最近的一次门诊复查血压、血脂和体重指数的检查结果,最后建立数据库。结果:在160名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中,完全完成干预过程的冠心病患者有146名,其中干预组76名,对照组70名,应答率91.25%。两组在人口社会学特征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月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好于对照组;两组分别在心绞痛稳定状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识程度4个维度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分别在这4个维度上分别好于对照组;两组在自我效能水平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在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压、血脂和体质指数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血压、血脂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体质指数达标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体质指数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冠心病患者知识问卷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家属冠心病知识问卷得分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的家属得分较高;两组在年平均住院次数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年平均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146名冠心病患者在婚姻满意度上高于国内常模(P<0.01),而在夫妻交流上低于国内常模(P<0.01);146名冠心病患者家庭功能良好者占60.96%,但仍有39.04%的冠心病患者存在功能障碍;146名冠心病患者疾病家庭负担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疾病家庭负担以经济负担(77.40%)和家庭日常活动(52.05%)分别排第一和第二位。自我效能得分与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疾病家庭负担得分与不良嗜好管理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情绪认知管理、急救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婚姻质量得分与不良嗜好管理、情绪认知管理和急救管理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家庭关怀度得分与不良嗜好管理和急救管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根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将各变量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自我效能(0.112)>疾病家庭负担(-0.104)>婚姻质量(0.065)>家庭关怀度(0.062)。结论:以家庭为基础进行的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促使冠心病建立自我管理行为有益,对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有正性作用;与传统常规的社区健康教育方式相比,对冠心病患者的家属进行的家庭健康管理教育,可能在协助和督促冠心病患者执行各种健康行为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也可能在融洽冠心病患者的家庭关系上有一定联系。自我效能、疾病家庭负担、婚姻质量以及家庭关怀度均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有相关性;自我效能、疾病家庭负担和婚姻质量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均有影响。本次调查所在的社区冠心病患者,存在疾病家庭负担较重的现状,其中以经济负担较为突出;大部分冠心病家庭功能良好,部分冠心病患者家庭功能有障碍,并且所占比例不小,应该是该社区护理工作者进行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纳入对象;在婚姻质量上,冠心病患者在婚姻满意度上高于国内常模,加上本次调查对象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为主,从侧面反应该社区老年人的婚姻模式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