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产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当前我国船舶产业在沿海省区已形成较为明显的集聚态势,全面分析各省区船舶产业的集聚水平与集聚效率并研究其影响因素,对优化船舶产业空间布局、推进船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船舶制造业的行业特征出发,构建了包括产业规模集聚、产业协同集聚、持续发展潜力、集聚经济效应4方面要素的船舶产业集聚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AHP-EVM组合赋权的TOPSIS评价模型对我国10个沿海省区(不含港澳台与海南)船舶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将船舶产业规模集聚与协同集聚作为投入指标、持续发展潜力与集聚经济效应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模型对船舶产业集聚效率进行评价。为进一步解析船舶产业集聚影响机理,从产业内部要素与区域要素两个角度选取指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影响船舶产业集聚水平与集聚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而结合不同地区船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船舶产业集聚水平提升与集聚效率优化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我国沿海省区船舶产业集聚水平有较大空间差异且各要素组合特征差异明显。江苏船舶产业集聚水平与各要素层组合均为最优。上海、辽宁与浙江为第二梯队,船舶产业有较高集聚水平,各要素评价分布均匀。第三梯队的山东、福建与广东,集聚处于中下水平,各要素优势条件与短板共存:山东在经济效应上优势突出但协同集聚水平相对较差;广东协同集聚评价结果较优但规模集聚表现较差;福建规模集聚评价结果较优但集聚生产潜力与集聚经济效应方面劣势明显。第四梯队的天津、广西与河北集聚水平综合评价与要素层评价结果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天津相对广西与河北集聚水平较高。其次,沿海省区船舶产业集聚效率差异明显且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层级划分也略有不同。江苏和广东集聚效率有效,山东、河北、浙江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均处于“弱有效区”。天津与上海属中等效率水平区域,其中天津纯技术效率有一定优势,上海在规模效率上有比较优势。辽宁、广西、福建的船舶产业集聚综合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从指标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情况来看,各评价单元均存在劳动力密度投入冗余,且产业集中度指标多存在一定的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多为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最后,通过对集聚水平梯队划分结果与集聚效率分层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船舶产业集聚水平与集聚效率没有必然的线性关系,关于船舶产业集聚水平与集聚效率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显示:船舶产业集聚水平多与产业内部因素相关。船舶产业集聚效率则与产业内部因素和区域因素都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受区域因素影响较大,工业就业水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与集聚效率明显正相关;产业内部因素中的产业发展潜力、企业集聚水平对集聚效率影响不显著。产业集聚规模、产业增长弹性、工业化水平对船舶产业集聚水平与集聚效率都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对集聚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集聚水平提升的作用有限。劳动力密度与集聚水平和集聚效率均为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