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围绕微博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展开。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平台,具有使用门槛低、发布随意、传播快速、交互性强等特点,由于其在适应技术发展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公众自我表达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应用包括了公民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事政治、影响政府的活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样本,尝试运用网络民主、公民文化和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等理论,研究推导微博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可行性,并对其实现方式作分析探讨。本文着重对微博政治参与的主体、议题、类型作了研究。将主体分为以政府、官员用户为主的体制内的政治参与主体和以名人、意见领袖、草根用户为主的体制外的政治参与主体;将议题梳理为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围观、对公权力的监督、对社会公正和公民权利的伸张、对社会公德和诚信的担忧和呐喊、对社会深层矛盾和国家政治命运的思考等;并借助“两会微博”、“宜黄拆迁”两个典型案例,印证总结了自上而下瀑布式的官方微博问政和自下而上大潮式的公民微博围观两种微博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同时,简要比较了中西方微博政治参与的方式及实践情况。本研究总结了微博政治参与的优缺利弊,对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作了思考。本文认为,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垄断和政治垄断,扩大了公共领域的空间,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平台;微博的低门槛和互动性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成本,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公民意识觉醒和公共精神成长,培育了公民文化和市民社会;微博打破了传统行政部门关门施政的决策模式,增加了官民互动,改善了公共政策过程的信息渠道和议程设置,推动公共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进程;微博聚合形成了强势的公民力量并传导至现实生活,推动了网络民主的发展,实际上发挥了第四种“公权力”的作用。概括而言,微博拓展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已成为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同时,微博也急剧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的政治生态。微博既推动政治发展,世界各国领袖纷纷触网,开展微博施政;也会引发巨大的政治风险,伊朗大选风波、“阿拉伯之春”、英国伦敦骚乱、美国华尔街占领运动等政治运动中均闪现微博的身影。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微博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营造和巩固各方接受,适合微博成长的实际空间和尺度,引导和培育理性、健康的微博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