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财务理论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者理性,市场有效性等相关假设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相关问题。但是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上,由于企业的内外财务环境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上市公司的市值也会因此偏离其真实的内在价值,那么在整个证券市场上就会出现异常波动的现象。如果将这些现象进一步放大,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就会更加强烈。在某一个证券市场上,出现“小公司效应”、“日历效应”等;在某个地区,就会出现如“荷兰郁金香热”、“南海公司泡沫”、“密西西比泡沫”、“日本80年代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我国历次股市井喷行情等,泡沫式或非理性的繁荣。因此,基于理性人和市场有效性假设的传统财务理论无法解释这些异常波动现象和股价中相关的噪音因素。随着行为财务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行为财务学开始从经济学、财务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证券市场上异常现象。从行为财务学的角度看,由于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和市场的非有效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在一般情况很难遵循最优决策模型,这就会造成企业或个人的投资偏离预定方向或理论,从而导致证券市场股票的价格异常偏离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一些行为财务学家从心理学层面对证券市场上的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证券市场上相关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主要有:过分自信、非贝叶斯预测、厌恶损失、心理定式、避免后悔性和追求更高收益率。本文将在行为财务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对市值波动的影响进行研究。在研究之前需要提出说明的是,本文只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非理性和外部投资者非理性组合,只研究这种非理性投资行为对上市公司市值波动的负面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运用古典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面板模型代替DSSW、BSV、HS等模型,研究现代证券市场上非理性投资行为;运用GARCH模型代替FF-3模型研究上市公司市值波动的问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的这些非理性投资行为,必然会造成对某一行业或某一企业的投资过度或不足,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得以扭曲,并进一步导致市场非有效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