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研究人员对开放存取的开发和利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开放存取资源整合的实践运动也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开放存取资源集成服务平台。而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在构建自己的开放存取资源整合平台方面却稍显不足,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仅仅是通过引进或链接的模式,将其它机构开发的整合平台链接到自己的图书馆主页中来。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数字资源服务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放存取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传播,旨在消除学术资源利用的障碍,这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如何开发利用网络中的开放存取学术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开放存取的内涵和实现形式,认为开放存取主要有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 OAJ)和开放存档(Open Repositories and Archives)两种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开放存取资源整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开放存取资源整合的模式主要有基于知识库的整合、基于OA期刊的整合、基于搜索引擎的整合和基于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整合四种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所涉及到的开源软件技术、搜索引擎、语义网等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开放存取资源整合的思路、目标和层次,提出了开放存取资源整合的流程和框架模型,认为开放存取资源整合需要法律政策、机构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借鉴数字资源整合理论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可以适用的模式,分别是基于存储的整合、基于用户服务的整合和知识整合三种整合模式,并给出了系统开发所需要的逻辑框架图,为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证方面,本文选取国内“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访问图书馆网站的方式获取原始数据,分别调查了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揭示情况和所采取的整合模式。首先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模式的选择过于分散,且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整合层次偏低;再次对47所整合效果较好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分析,认为整合较好的高校图书馆所采用的模式主要是构建导航模式和OPAC整合模式;最后选择了十所深度整合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案例分析,认为他们所采用的整合技术框架不同,且构建本馆IR的数量较少。最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所应该采取的实施策略。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资金条件选择合适的整合策略,通过营造开放存取的信息环境、鼓励开放存取出版和对图书馆员进行技术培训等措施,来实现对开放存取资源的整合实践。具体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构建开放存取资源导航系统以加强对现有开放资源的组织;构建统一检索平台以实现开放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深度整合;构建IR来实现对开放资源的全面管理,同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资源整合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版权、质量控制和长期保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