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如何有效检测豆粕固态发酵过程中各参数进行了研究。pH本质上是对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征方法,固体基质的pH值该如何表征以及如何测定,一直未见有深入的研究报道。本文首先对如何准确表征发酵豆粕固体基质的pH值进行了研究。pH英文全名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即氢离子的浓度指数,根据pH定义确定固体基质pH值的表征方法:将固体基质溶解于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并测定pH值,由此推算出固体基质和蒸馏水的总的H+浓度,则总的H+浓度减除蒸馏水的H+浓度即为固体基质的H+浓度,根据pH值计算公式即可得到固体基质的pH值。本文然后研究了如何准确测定固体基质的pH值。测试比较了溶剂、温度、破碎方法、过滤等对发酵豆粕pH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液比1:20、温度30℃、对样品基质破碎处理时,测定固体基质pH值的条件最佳。在研究如何准确表征、测定固态发酵基质pH的基础上,采用以下五种取样方法,即米字型取样法、三分取样法、九格取样法、五分取样法、线圈取样法。在其他培养条件和操作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测定这五种取样方法各取样点的三个参数,即pH值、还原糖含量和氨基氮含量,再与整体的这三个参数值做比较,以探讨上述各个取样方法的特点及固态发酵豆粕合理的取样方法。实验表明,纬线圈取样方法各点参数与整体比较差异最小(都在10%以内),说明该取样方法所取样点具有代表性,能均匀的反应整体发酵情况,可以作为固态发酵豆粕优先选取的取样方法。本论文同时研究了在豆粕固态发酵整个周期内,不同时段样品均一性的情况并对每个时段如何合理采样(包括样点和样量等)以代表当时整个发酵基质的情况提供指导和参考。本课题在固体发酵豆粕的整个发酵周期内的每个时段(每3个小时划分为一个时段)内,分别采集6-8个点的样品,通过检测样品的各参数值比较同一时段不同样点之间各参数的差异。实验主要运用黑曲霉固态发酵豆粕并在不同的发酵阶段多点采样,进行还原糖、氨基态氮、pH的测定,结果显示:对于同一发酵时间点各样点的比较,57h-100h时间段内不同样点的参数值差异较大,0h-54h时间段内不同样点的参数值变化较小,这说明在57h-100h时间段内各样点的发酵情况差异较大,0h-54h时间段内各样点的差异情况较小。因此在各样点发酵情况差异较大的时间段,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采取样点;在各样点发酵情况差异较小的时间段,我们可以少采样。对于不同发酵时间点的比较,0h-40h、75h-100h时间段内各参数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较大,40h-75h内各参数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较小。因此在参数变化较大的时间段内我们应该增加采样次数;在参数变化较小的时间段内,我们可以减少采样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