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发展的一支关键力量,政府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来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对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现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财政税收政策扶持或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等,对技术创新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相对要少,通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作用机理的分析,提出应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建议,对于丰富现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相关研究有一定理论价值。本文通过梳理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并借鉴Rothwell和Zegveld(1985)分类思想,将现有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划分为扶持创新供给、支持创新需求和优化创新环境三类,并分别运用外部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期望理论来分析扶持创新供给的技术创新补贴、支持创新需求的创新券政策和优化创新环境的专利保护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同时,文章在就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就现有技术创新政策予以评价基础上,借鉴美国发达风险投资政策助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创新技术推广体制,有效激励民间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提出应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有以下几点:(1)扶持技术创新供给的创新补贴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私人收益,可以有效弥补技术创新的外溢损失,导致私人收益的增加,而私人收益的增加又激发了企业创新意愿,促使实际创新投入向社会最优投入移动。(2)支持技术创新需求的创新券政策是以创新要素支出的增加带动其他生产要素支出的同时增加来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创新券的实施还形成了企业、政府、科研院所和监管机构在内“四方联动”的利益相关者机制,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3)通过引入创新收益保障系数,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期望函数,得出优化环境的专利政策可以通过调整专利期限、专利权界定范围和设置技术距离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收益保障系数,进而提高企业创新的收益预期。(4)通过对现有的技术创新扶持政策按发文主体、数量和扶持内容进行归纳,得出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缺乏对技术创新扶持的针对性,且技术创新政策本身也仅仅注重扶持供给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和人力资源培训等,缺乏对技术创新需求的支持和技术创新环境优化的重视。(5)本文分别就企业技术创新前、技术创新过程中及技术创新成功后三阶段给予相应政策建议:对于技术创新前,应采取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相结合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当前预期收益,并充分发挥专利政策对创新收益的保障作用,提高企业未来收益保障预期。技术创新过程中,建议从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实施创新券政策,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三方面来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成功后,一是应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为技术创新产品初期提供可预期市场、迅速信息反馈以及通过创新品标准的确立,引导技术创新品贴近市场需求;二是组建服务于技术创新品供需双方对接的中介推广组织,降低技术创新成功后的市场风险,扶持技术创新产品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