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底8月初产生于中国南海的台风“凤凰”,是2008年度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造成危害最大的台风。本文采用NCEP(NationalCenters for Environment Predicion)全程一日四次2008年7月25日-8月1日资料,利用诊断分析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数值模拟对台风“凤凰”形成发展的大尺度环境场,以及水汽、动力、热力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发现“凤凰”登陆后低压环流长久维持,暴雨强度大,分布广。其移动路径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关系密切。中纬度高压与西南季风的加强及稳定维持,形成有利环流背景场,为台风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对台风暖心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暖心结构的形成、发展、消亡对台风发展、成熟、消亡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对温度场进行分析发现,在台风活动期间,自北南下的弱冷空气,与北上的台风外围云团交汇,等温线倾斜,势能逐渐转化成动能,有利于大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成,造成较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
运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08年7月27日18时-8月1日18时的台风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比NCEP观测资料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台风“凤凰”的移动路径;降水区域分布与实况比较接近;较好地模拟出这次台风暴雨的水汽输送通道,在台风登陆后存在两条水汽输送带:一条为经过中南半岛、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输送带,一条为南海海面的水汽输送带,这两条水汽输送带为台风登陆后造成的持续强降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汽保障;在台风过程中,模式对垂直上升运动的模拟也较为成功。本文设计了地形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把模拟区域内的地形高度增加一半,降水区域分布与实况分布较为一致;把试验区域内的地形高度削去,降水区域分布呈两条带状,随着台风的发展,逐渐汇合到一起,最后随着台风的消亡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