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陆坡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2122111121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深水油气勘探逐渐向深水推进,深水沉积体系研究成为当前国际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同时,深水沉积物重力流作为沉积物从浅水向深水搬运的重要方式,是深水沉积体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选题紧密追踪深水沉积这一国际前沿学科以及陆架陆坡沉积体系这研究热点,对陆架陆坡体系中发育的沉积物重力流进行研究。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陆坡区中发育的沉积物重力流发育特征的研究,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琼东南盆地陆架陆坡体系的发育演化史,同时深化沉积物重力流产物的内部构成特征及其记录的古海洋学意义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琼东南盆地陆坡地貌以及内部沉积构成特征将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由西至东划分为4种类型:进积型陆坡体系、滑塌型陆坡体系、水道化型陆坡体系和宽缓渐变型陆坡体系。进积型陆坡体系以快速进积体的发育和S犁的陆坡形态为特征,其内部层序叠加方式强烈的进积伴随较微弱的加积,陆架坡折迁移轨迹表现为略微上升的平坦轨迹:滑塌型陆坡以较陡的陆坡形态及陆坡处发育的大规模块体流沉积为特征,其内部层序叠加样式为微弱的进积和加积,陆架坡折迁移轨迹整体以斜向上升的轨迹为特征,同时受到块体流沉积的影响,滑塌型陆坡内常常发育后退的陆架坡折迁移轨迹;水道化型陆坡以最陡的陆坡形态和陆架陆坡上发育的大量峡谷水道为特征,其内部层序叠加样式以加积为主,并伴随微弱的退积,陆架坡折迁移轨迹表现为略斜向后的上升轨迹;宽缓渐变型陆坡以其宽缓的角度和加积的层序叠加方式为特征,没有明显的陆架坡折发育。2.琼东南盆地陆坡至深水盆地区发育有大型深水块体流沉积。上陆坡和下陆坡块体流沉积内部具有不同的块体流沉积单元:在上陆坡区,主要发育有大型滑移体、陆坡陡崖、和异地搬运块体等。下陆坡区,块体流沉积内部发育残余块体、地层变形、同沉积逆冲断层等,同时下陆坡沉积的块体流具有很强的侵蚀能力,对块体流沉积底部先前沉积的地层具有较强的侵蚀作用。研究中发现块体流沉积的侵蚀作用导致了下伏海底扇原始结构遭到破坏,使用中储存的流体发生逸散。另外,块体流沉积顶部的不规则微地貌,对后期沉积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顶部规则小凹陷是后期浊流沉积的理想场所。同时,块体流沉积头部也能在下陆坡平缓地形条件下发育。3.在琼东南盆地不同类型陆坡区内发育的块体流沉积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盆地西部松南三维区内块体流沉积从莺歌海组二段到莺歌海组一段期间,块体流沉积的范围是逐渐扩大的,不同期次发育的块体流沉积内的沉积朵体形态非常明显,块体流沉积的厚度也相刘较大(单期块体流沉积、平均厚度能够超过200m)。同时剖面上观察到的同沉积逆冲断层和平面上明显的逆冲断层脊线,反映了盆地西部块体流沉积内部的挤压应力表现的更加明显。而在盆地东部宽缓渐进型陆坡背景下发育的块体流沉积的厚度和面积都相对较小,同时块体流沉积内部挤压构造并不是很发育,侵蚀作用也相对较弱。研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东西部陆坡的不同地貌特征有关。4.将盆地主要块体流发育区所沉积的块体流分为9个期次。同时发现块体流沉积平而展布具有如下特征:①琼东南盆地块体流沉积发育的范围非常广,除了早期块体流沉积被限制在中央峡谷范围附近之外,几乎整个深水盆地区都有块体流沉积。最后一期块体流沉积的面积几乎占整个琼东南盆地面积的20%;②琼东南盆地块体流沉积中心主要位于在松南凹陷和陵水凹陷,其对应着滑塌型陆架陆坡体系。水道化型陆坡和进积型陆坡体系对应的深水盆地虽然也有块体流的沉积,但是其规模相对要小,在宽缓渐进型陆坡上块体流发育的规模非常有限。③通过对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的块体流沉积进行精细解剖发现,按照地层沉积从老到新的顺序,莺歌海组发育的九期块体流沉积的规模是逐渐扩大的,第一期的面积在1000km2左右,随后逐渐增大,第九期的块体流沉积面积达到9100km2。5.琼东南盆地发育的陆坡峡谷体系根据其平面分布特征可以分为三段:宝岛陆坡峡谷、宝岛神狐过渡带陆坡峡谷和神狐段陆坡峡谷。虽然宝岛段陆坡峡谷和神狐段陆坡峡谷分别发育于水道化型陆坡和宽缓渐进型陆坡这两种不同的陆坡背景下,但是他们都具有头部位于陆坡上,未切入到陆架的特征,属于“无头型峡谷”,另外,神狐隆起陆架边缘发育的“无头型峡谷”还具有蘑菇状的平面外部形态。宝岛神狐过渡带陆坡峡谷,深切陆架并向陆架方向有一定延伸,与世界上其他区域与河口联系的峡谷具有类似的特征,是“有源型峡谷”。“有源型峡谷”和“无头型峡谷”地貌上表现出的深宽比在从峡谷头部向深海延伸方向都具有先变大在变小的趋势,但“有源型峡谷”的深宽比相对于“无头型峡谷”要大很多。6.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晚中新世发育的7条主要的陆架边缘峡谷内部构成和沉积演化进行精细刻画。这些陆架边缘峡谷的长度约10-30km,宽度约500-5000m,单个峡谷的最大深度可以达到300m。由于陆坡上发育的大规模深水块体流沉积对原始峡谷形态的破坏,这些峡谷往往只在陆架上才显示出明显的下切侵蚀特征及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在这些峡谷中识别出了4种基本的沉积格架类型:侵蚀面、底部滞留沉积、块体流沉积和侧向加积体,其内部沉积充填的岩性以细粒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同时,在峡谷头部区域,峡谷的剖面形态为“U”形,在靠近陆架坡折区域,峡谷的剖面形态以“V”形为特征。7.晚中新世陆坡峡谷表现出明显的定向迁移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峡谷内部充填的侧向加积体只发育于峡谷的西侧,东部表现为明显的侵蚀特征。最大的侧向迁移距离可以达到10km。同一峡谷在沿峡谷走向不同剖面上表现出不同的叠加样式:峡谷远离陆坡的峡谷头部区域,峡谷表现出来的侧向加积最强烈,峡谷侧向迁移的距离也最大,剖面上各期次峡谷深泓线点的轨迹表现为微向上的平直轨迹。在峡谷的中段,峡谷侧向迁移的距离变小,同时还表现出垂向加积,各期次峡谷深泓线点表现为斜向上的迁移轨迹。在峡谷最靠近陆架边缘的末端,峡谷的侧向加积体发育微弱或者不发育,峡谷主要表现为垂向的叠加样式,各期次峡谷深泓线点表现为垂直向上或者略向东倾斜的大角度向上迁移轨迹。虽然整体上峡谷演化过程中其平面形态都是逐渐变化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峡谷在某个阶段的走向发生突然的变化。8.分析了晚中新世峡谷发育演化与断层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区内断层发育特征与陆架边缘峡谷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具体表现为峡谷头部在其演化过程中逐渐偏向研究区中部发育的一系列小断层。同时,研究区内陆架边缘断层平面上规模有先变大再变小的趋势,与其相对应峡谷在断层规模较小时,峡谷的规模较小,当断层规模最大时,峡谷的规模也达到最大。另外,研究区内峡谷突然发生转向和断层发育空间位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据此认为峡谷的形成演化受到研究区内断层活动的控制。9.讨论了古南海表层洋流与陆架边缘峡谷之间的演化关系。认为古南海北部表层洋流产生的浅水底流对陆架边缘峡谷中侧向加积体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区内只有浅水底流才能造成陆架边缘峡谷两侧沉积物供给的不对称型,并长期保持稳定。在此情况下才能有剖面上继承性和连续性很好的峡谷西侧边缘侧向加积体的形成。浅水底流与峡谷中浊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在峡谷不同区带表现出不同的沉积样式。峡谷头部区域,浅水底流的作用相对于浊流的作用更加强烈,因此,侧向加积体非常发育。在峡谷中段,浅水底流作用和浊流作用相当,因此中段峡谷表现出侧向迁移与加积的特征,在峡谷末端,浊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更加强烈,底流作用相对而言较小,因此峡谷内形成浊流沉积主导的垂向叠加样式。10.总结了琼东南盆地块体流沉积的触发机制。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沉积演化受到海南岛物源和红河物源的控制。由于空间上盆地西部离红河物源更近,沉积物供给速率更强烈。东西部物源供给差异造成了4种不同陆坡体系的发育。根据块体流沉积中心与陆坡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琼东南盆地陆坡沉积格架对块体流沉积发育具有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是块体流沉积发育的长期触发机制。由于晚中新世以来琼东南盆地演化进入加速热沉降阶段,并且加速热沉降使盆地内发育的主要断层活化。另外,在琼东南盆地中部的滑塌型陆坡和水道化型陆坡东部,块体流沉积的头部往往在断裂构造附近,因此认为琼东南盆地中部滑塌型陆坡和水道化型陆坡处块体流沉积的重要触发机制为构造运动及其伴随的地震活动。
其他文献
本文以探讨巴西劳工党和巴西民主化的关系为线索,来分析一下巴西民主化面临的困难和前景,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巴西民主化进程的过程及特点,让人们对巴西的民主化有一个
在现行的法律体制下,行业组织并不必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这导致了当行业组织侵犯外部相对人和内部成员的利益时,对方当事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从而导致司法救济的困难。本文从
梧桐山隧道上、下行线间距的确定突破了设计规范关于两座平行隧道及小线间距的规定。文中概述了本隧道线间距的设计依据和理论论证,并对设计计算方法和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分
在现今国际化、情报化的时代里企业环境日新月异,企业正处于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无限制竞争状态。这种环境的变化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为了其生存的唯一方法是保持其竞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类不得不开始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污染治理、清洁生
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公认的难题之一,如何打击毒品犯罪与戒毒、禁毒工作是我国公安机关工作的重点之一。几十年的经验证明,若想遏制毒品犯罪,完善社区戒毒工作刻不容
企业绩效评价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指的是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技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
网络谣言传播行为研究是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群体极化是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典型特征,是网民受到谣言蛊惑后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典型表现,也是网络谣言能够迅速对社会
我国大遗址是中华文明的文化根源、祖先活动的历史载体、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我国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资源与战略资源。正确认识大遗址的价值是其保护与管理工作的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跨地区、跨行业和集团化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多,一些集团关联企业竞相争食多元化“馅饼”,整合上下游企业,投资相关与不相关产业项目,集团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