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布鲁氏菌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畜牧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对外贸易影响巨大,它感染人引起类似感冒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感染时间长难消除,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影响肌肉、骨骼及其他组织的正常功能。本病可通过呼吸、消化系统黏膜及破损的皮肤感染。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由于其种型复杂,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防治中的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传播和发病机制,毒力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原性蛋白和结构蛋白的功能,以及安全疫苗的研制等。本研究将B. abortus 2308强毒株进行纯化培养、细菌计数,进行BALB/C小鼠人工感染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和滴鼻的途径感染小鼠,剂量分别为104和106CFU。通过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出现与哺乳动物相似的临床症状,精神阵发性沉郁、被毛凌乱、怕冷寒战。肝脾是最早受损伤的组织,第4周腹腔注射组肝脾指数变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滴鼻感染组小鼠第6周脾和肺指数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且肺脏病变明显,出现典型的肺炎经过。RBT.SAT和IELISA同时检测小鼠血清中出现抗体。结果说明BALB/C小鼠对布鲁氏菌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以作为布鲁氏菌良好的动物模型。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集小鼠各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和PCR鉴定,常规方法制备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抗原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小鼠的肝脏、脾脏和肺脏中不同时间的检测到布鲁氏菌的存在。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各组织中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静脉扩张充血,肝脏窦壁细胞和枯否氏细胞增生,肝小叶内出现类上皮细胞肉芽肿;脾脏髓质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增多,少数可见纤维组织增生,脾小结增生变大,生发中心增大;肺泡壁毛细血管出血渗出,肺泡膈增宽。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肝脏阳性信号出现在细胞胞质中,靠近被膜呈强阳性,且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浸润,部分肝细胞核染色变浅。在脾中,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脾小结及弥散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脾脏出现少量含铁血黄素沉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散在,界限不清。通过病理学观察为布鲁氏菌发病机理的研究了奠定基础。本研究使用布鲁氏菌小鼠模型对A19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价。将A19疫苗株通过腹股沟注射方式接种BALB/C小鼠,结果显示,免疫后的小鼠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肝脾出现了肿大,病理学观察没有特征性的肉芽肿,疫苗株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对免疫组小鼠进行攻毒实验,结果小鼠体内菌含量无增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可见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实验结果表明A19疫苗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同时说明BALB/C小鼠可以作为布鲁氏菌疫苗保护性评价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