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时间之旅是指人类在心理上把自我投射到过去以重新经历过去事件以及把自我投射到未来以预先经历未来事件的能力。重新经历过去事件被称为指向过去的心理时间之旅(即情景记忆);预先经历未来事件被称为指向未来的心理时间之旅(即未来情景思维)。心理时间之旅是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目前有关个体心理时间之旅的发展研究表明,心理时间之旅大约出现在儿童3-5岁时。在对心理时间之旅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对心理时间之旅的发展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先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本文以3-5岁幼儿为被试进行实证考察,探讨了幼儿心理时间之旅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1分别采用卡片回忆任务以及旅行任务考察幼儿指向过去及未来的心理时间之旅的发展特点及两者的关系。研究2通过向幼儿讲述假设的故事情景即故事的主人公许多天前经历了一个消极事件,许多天后,当再次见到相似的情景时,感到担忧或者产生防御性行为,考察幼儿对主人公情绪或行为反应原因的解释,从而进一步系统探讨幼儿整合的心理时间之旅的发展特点。研究3采用意外地点以及意外内容任务测量幼儿的心理理论,结合研究1所测量的幼儿指向过去及未来的心理时间之旅能力,考察幼儿指向过去及未来的心理时间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3岁组幼儿显示出初步的心理时间之旅能力(情景记忆能力和未来情景思维能力)。4岁组幼儿的心理时间之旅能力介于3、5岁组幼儿之间。5岁组幼儿的心理时间之旅能力显著高于3岁组幼儿。(2)幼儿的心理时间之旅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3)幼儿在情景记忆任务以及未来情景思维任务上的表现呈显著正相关。(4)通过假设的故事情景考察幼儿心理时间之旅时,3-5岁幼儿解释主人公出现担忧或者防御性行为的原因是担心过去的相似经历会再发生(即提供PTF解释)的人数存在显著差异,5岁组幼儿提供一个或多个PTF解释的人数显著多于3岁组幼儿。幼儿提供PTF解释的频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尽管所有年龄组的幼儿对于故事情景都能提供PTF解释(MS>所有故事情景的33.8%),但3岁组幼儿提供这种解释的频率显著少于4、5岁组幼儿,4岁组幼儿所提供的PTF解释的频率显著少于5岁组幼儿。(5)3岁组幼儿提供的过去解释显著少于其他两个年龄组的幼儿,提供的现在解释显著多于5岁组幼儿。(6)心理理论高分组幼儿的情景记忆得分显著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幼儿,而后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心理理论高分组及中分组幼儿的未来情景思维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幼儿,而前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控制了年龄的影响,幼儿的情景记忆得分和幼儿的心理理论能力均分相关不显著,而幼儿的未来情景思维得分和幼儿心理理论能力均分之间仍存在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