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当前引起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例如近几十年电脑的普及、应用,伏案久坐,开车一族的增加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不断地上升并且日益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引起了更多的人对该病的关注。因此寻求一种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当前的迫切任务。本课题以河北省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患者做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对比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及VAS视觉模拟评分、腰椎曲度的改善情况,分析、研究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90例骨伤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5例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基础疗法(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及口服醋氯芬酸片)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基础疗法治疗。中医正骨手法隔日治疗一次,基础疗法每日治疗一次,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值并进行汇总分析,所有数据经过SPSS13.0进行处理。结果:1治疗前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五项等检测,均无异常结果;治疗后各项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组45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45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JOA评分由11.73±4.06提升到23.02±2.68;对照组JOA评分由11.42±3.87提升到20.76±2.49。组间比较:(1)治疗前两组间JOA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JOA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JOA评分差值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前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VAS评分由7.11±1.99降至2.47±1.78;对照组VAS评分由7.04±1.87降至3.33±1.93。组间比较:(1)治疗前两组间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治疗前后腰椎曲度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曲度均比治疗前有改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腰椎曲度由8.84±2.01提升到16.93±1.88;对照组腰椎曲度由8.60±2.27提升到10.96±2.88。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腰椎曲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腰椎曲度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JOA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及腰椎曲度,而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所有数据经对比分析表明: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正骨手法利用了杠杆作用力和旋转力的原理,通过医者触诊而定点定位施术部位,以便于使旋转力能最大限度地作用于患部,通过纠正微小关节的错位,调整了脊柱的生物学结构力线,从而使维持腰椎稳定的内在平衡因素(如腰椎间盘、腰椎上下关节及韧带)和外在平衡因素(如腰、背、腹肌及其筋膜等)重新恢复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能够调整腰椎的顺应性,改善腰椎的曲度;解除或缓解了突出的椎间盘物质与神经根之间的压迫,使神经根的粘连松解,从而能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增强了临床治疗效果,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肌肉是附着于骨骼关节上的,“骨正则筋柔”“筋柔则骨正”,所以正骨手法操作前后的揉、按、滚、推、弹拨等理筋手法有助于松解局部肌肉痉挛为其创造了条件并能巩固其治疗效果,治疗中应做到“筋骨并重”,两者兼顾,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目的。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精炼、科学、有效,而且易于各级医师掌握;具有操作轻巧、简便廉效、可靠安全无痛苦、无创伤毒副作用、患者经济负担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