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Allen打击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观察P2X7受体阻断剂BBG与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应用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神经保护作用并与大剂量甲泼尼龙对比。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5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A组:假手术组、B组:创伤对照组、C组:BBG组、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和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组。2.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麻醉状态下,显露大鼠T10节段脊髓,用10g的打击杆从12.5mm高度自由落体,撞击T10节段脊髓,造成急性脊髓损伤。3.观察项目:(1)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第1天、3天、7天、14天、21天、28天、42天应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功功能的改变;(2)分别于脊髓损伤后第3天、42天灌流取脊髓,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改变,LFB染色观察脊髓残余白质面积;(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FAP阳性细胞改变。结果:1.A组(假手术组)大鼠术后BBB评分为21分,与术前没有改变;其余4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d天BBB评分均为0分,以后各组大鼠BBB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到脊髓损伤后42天时各组大鼠BBB评分为B组(创伤对照组)8.25±0.957、C组(BBG组)10.67±0.816、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12.00±0.632、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组)12.50±0.837,C、D、E组与B组相比BBB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E组BBB评分最高;D、E组与C组相比BBB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D、E组间BBB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 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3天,损伤区脊髓结构紊乱,弥漫性出血、水肿,灰白质分界不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单核或多核细胞为主,各组病理改变差异不明显。脊髓损伤后第42天,各组损伤区脊髓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修复改变,中央灰质可见空腔形成。其中,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组)修复程度明显好于B组(创伤对照组)、C组(BBG组)。3. LFB染色观察:手术后42天,A组(假手术组)大鼠光镜下见脊髓白质呈均匀的蓝染,未见脱髓鞘改变,手术中心脊髓残余白质面积为2.175±0.050mm2。剩余各组脊髓损伤后42天损伤中心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白质蓝染区域不同程度的减少,可见淡染区域,其中B组(创伤对照组)大鼠脊髓残余白质面积最少,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组)尚有较多的白质残留,C、D、E组与B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E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D、E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GFAP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在大鼠脊髓损伤后3天,各组大鼠损伤区脊髓GFAP阳性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B组(创伤对照组)大鼠损伤区脊髓可见大量GFAP阳性细胞,C组(BBG组)、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与A组(假手术组)相比GFAP阳性细胞虽有增加,但不如B组明显。其中GFAP阳性细胞数C组>D组>E组。脊髓损伤后42天,各组大鼠损伤区脊髓GFAP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明显。结论:1.BBG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能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减轻SCI后的组织病理改变;2. BBG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可抑制脊髓损伤后损伤区脊髓白质脱髓鞘;3.BBG与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使用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损伤区脊髓胶质瘢痕的产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