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血管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手术后移植物再狭窄制约了这一手术开展。研究发现移植后再狭窄的主要机制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闭塞,血管内膜增生的形成与炎症、内膜白细胞黏附聚集、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堆积等过程有关,而黏附分子是上述各过程中的重要因子。目的:本实验通过对移植静脉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程度和移植动物的黏附因子CD11b/CD18表达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分为4组,实验A组(n=24)腹腔注射IL-60.1mg/d,连续注射28天,实验B组(n=24)未用任何药物干预,实验C组注射CD11/CD18的单克隆抗体0.1mg/d,连续注射28天,实验D组(n=24)阿司匹林2mg/d灌胃4周。切取大鼠颈外静脉4mm,将静脉移植物移植于颈总动脉。在不同时段切取移植静脉标本,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移植静脉血管管壁厚度、管腔大小和内膜增生情况。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内膜厚度(IT)、中膜厚度(MT)、管腔面积(LA),计算IT/MT比值。抽取大鼠lml肝素钠抗凝的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有CD11/CD18表达的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采用S2P法,DAB显色,计算动脉内膜及中膜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阳性染色标记物的数目。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有CD11b/CD18表达的细胞数目变化:A、B、D组的有CDllb/CD18表达的细胞数在移植术后2周内随时间逐渐升高,2周左右增加幅度明显。各组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发现:C组与A组比较,C组表达CD11/CD18的细胞数有显著降低(P<0.05):B组与C组相比较,表达CD11/CD18的细胞数明显升高,不同的治疗组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静脉病理组织学分析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与正常移植颈静脉和相比较,移植血管在术后3天开始发生内膜增生,1周后开始出现内膜增生,C组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层数明显少于A组,而A组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层数明显多于C组,导致移植静脉管腔明显狭窄。术后各组的IT/MT、IA/M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DAB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移植静脉内均可见有阳性表达,各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多,2周内达高峰,随后CD11b/CD18表达趋于稳定。实验组增厚的动脉内膜及中膜的各层细胞内可见大量CD11/CD18棕黄色PCNA颗粒状阳性染色物质,部分融合成片,CD11b/CD18单克隆抗体组CD11b/CD18阳性染色物质明显低于注射IL-6组及阿司匹林组,4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大鼠白体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程度与CD11b/CD18的表达成正相关,抗CD11b/CD18单克隆抗体能使CD11b/CD18的表达降低,并抑制血管内膜增生;而炎症因子白介素能上调CD11b/CD18的表达,并促进内膜增生。因此抑制大鼠CD11b/CD18的表达可以抑制大鼠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