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道德教育重在养成。道德的养成,是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持续训练过程。侧重于实践,体现出长期性,目的在于使人形成一种稳定的道德习惯,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理想境界。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需要大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进行道德学习与道德实践,同时也需要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探寻大学生的道德养成,认清大学生道德养成机制和具体实现路径,对我们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道德养成教育特征对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究,从概念切入,理清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主体性、系统性、动态性、时代性的特点,深入探索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环节,总结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应注重在正面引导的基础上注意提高大学生自觉性,在知情意行的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和培养道德典型,在显性教育中注重循序渐进的四个关键点。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现状,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自身对道德养成教育认识不够,教育内容结合现实不足,教育方法手段缺乏创新,教育载体单一不够丰富多彩。总结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部分大学生缺少道德养成教育的自觉性,高校道德养成教育一定程度缺少针对性,家庭的道德养成教育有待加强,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大学生自身提高对道德养成的认识,在主观上积极进行自我教育;需要高校道德养成教育常态化,提供教育主支撑;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力,为道德养成教育提供助力;需要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