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薄壁宽箱铁路桥剪力滞效应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f_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中国铁路桥梁的工程建设实践中,大跨径连续钢构这种桥梁结构形式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截面梁因其优美的外形,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构造功能而被普遍采用。但因为在这类薄壁宽箱截面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剪力滞后现象,从而导致在剪力滞效应考虑不周的情况下使得桥梁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目前国内外针对剪力滞效应通常采用有效宽度来计算其峰值,并且仅限简支梁,悬臂梁以及等截面连续梁等,然而剪力滞现象不仅与结构几何形式有关,同时荷载布载形式,边界约束条件,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等都将对剪力滞效应产生影响。而目前的解析理论及规范计算方法并没有将这些考虑进去,另外关于动荷载的剪力滞研究还未涉及到。因此开展对大跨连续钢构桥的剪力滞效应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  本论文以襄渝线牛角坪双线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对整桥在悬臂施工阶段,成桥阶段,运营阶段,以及计及活载动力响应等情况下各关键截面的剪力滞效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结合中国规范关于有效宽度的规定,以及三杆比拟法,能量变分法等解析理论进行对比研究。  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通过Ansys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在悬臂施工阶段对墩顶根部截面顶板剪力滞效应随施工阶段的变化进行研究,并与结合规范计入有效宽度的解进行对比。  2.在成桥阶段,考虑结构自重与预应力的工况下,分析整桥13个关键截面的剪力滞效应,并通过三杆比拟法对其进行理论解析计算,通过Ansys分析与三杆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得出结论,并对分割叠加原理提出建议  3.在运营阶段,对活载在最不利布置情况下的各关键截面的剪滞效应进行分析,并将其在悬臂施工阶段,成桥阶段,单线,双线等四个工况下的剪滞效应进行对比,得出规律,并对设计时的弯矩抛高提出建议值  4.针对大桥在双线列车作用下,模拟列车以时速160KM通过桥头行驶至桥尾,在计及整桥动力响应的前提下对本桥各关键截面的剪滞效应进行研究,并与其在悬臂施工阶段,成桥阶段,单线,双线等四个工况下的剪滞效应进行对比,得出规律。  5.对产生负剪力滞后效应的理论解释作出系统归纳与总结,结合ANSYS对通过剪力流的变化来判断正负剪力滞效应的理论解释作出验证与剖析,并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隧道建设过程中支护结构及围岩在施工中的沉降及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其抗震研究都非常重要。通过有限元数值模
岩石的变形破坏特性不仅与岩石的内部复杂结构相关(如:岩石内部微观结构的颗粒组合、胶结等),而且相关于其外部的因素(如:岩体所受的温度、围压、孔隙水压力、化学条件等)。
基桩缺陷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其承载力带来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使其丧失承载力,对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于桩基础这一隐蔽工程,准确诊断其缺陷位置以及缺陷程
复合地基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处理中,近年来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复合地基中桩的强度、长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建筑高度已达百米,只从复合地
我国的城镇排水建设规模空前发展,促使管道口径和设计压力大幅度增加,工作环境也向恶劣环境如滑坡地带不断扩展。三峡库区山地城市排水管道不得不在滑坡地段埋设,而山地城市地形
温榆河是北京市的主要排水河,是北运河的中游,主河道位于北京市五环和六环之间。河流内水体污染严重,流域内所有河道水体水质全部为劣Ⅴ类水,水体水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温榆河上闸
在土木结构的振动控制领域,负刚度半主动控制与隔震支座被动控制的混合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能有效减小隔震结构的反应,是一种土木结构高性能减震的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跨越众多河流、沟谷,设置了大量渡槽作为输水或排水建筑物,预应力多纵梁渡槽是其中典型的结构形式之一。考虑排水渡槽汇流面积广、过水流量大,结构尺寸远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一大批工程结构,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大跨度桥梁、大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