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热融湖塘分布及其区域变化特征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7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急剧退化,其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热融湖塘的形成。热融湖塘提供了大量淡水栖息地,对调节碳、水和能源有重要作用。然而,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总体及区域分布和变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限制了目前对多年冻土碳反馈及生态环境效应的认识。本论文以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为基础,结合野外考察与监测,利用Sentinel-2A分析了2018年青藏高原热融湖塘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Landsat数据明确了近30年青藏公路沿线热融湖塘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影响热融湖塘分布的环境因素,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模拟了未来热融湖塘变化趋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空间分辨率为10m的热融湖塘空间分布数据集,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的比值接近1:1。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数量约12万个,总面积约1730.34 km2,占多年冻土面积的0.2%,占湖泊、池塘水体总面积的4%,水体密度为12/100 km2。热融湖塘密度在不同植被类型具有显著差异:高寒荒漠的密度为16/100 km2、裸地的密度17/100 km2、高寒草甸的密度13/100km2、高寒草原的密度11/100 km2和高寒沼泽草甸的密度11/100 km2。热融湖塘分布与地温、活动层厚度、降水和植被覆盖度有显著的相关性。2.1991-2020年青藏公路沿线热融湖塘数量面积变化呈现减小-增加-快速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热融湖塘的面积从1991年107.14 km2增大到2020年184.92 km2。青藏公路沿线热融湖塘密度普遍偏高,2018年青藏公路沿线热融湖塘密度为14.4个/100km2。青藏公路沿线热融湖塘在高寒草甸植被类型下最多,约占青藏公路沿线热融湖塘总面积的48%,其次是高寒草原,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数量面积变化与区域的年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与区域年平均降水量正相关显著性不强。3.在CMIP5不同情景的热融湖塘的模拟结果与1991-2020青藏公路沿线实际热融湖塘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误差在2.27%-27.52%之间。在RCP2.6、4.5和8.5情景下,青藏公路沿线热融湖塘面积将增大18.89-21.89 km2。总体来看,三个情景下下,从2020-2100年青藏公路沿线热融湖塘都呈现增大趋势。同时,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总面积总体呈现一个增加的趋势,在RCP2.6、4.5和8.5情景下,青藏高原热融湖塘面积呈增加趋势,在2050年前后达到最大值。在RCP4.5情景下,青藏高原热融湖塘面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2040年和2060年前后出现短暂的下降趋势,到2080年前后热融湖塘面积开始迅速上升,到2100年达到最大值。在RCP8.5情景下,青藏高原热融湖塘面积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到2100年达到最大值。本研究提供了青藏高原热融湖塘分布的高分辨率数据集,明确了近三十年青藏公路沿线热融湖塘分布变化趋势,并预估了未来气候情景下热融湖塘面积变化。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评估热喀斯特地貌对碳循环的影响,为认识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对的响应提供了重要数据,也可为青藏高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本底资料,进而服务于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其他文献
地下水井流模型在地下水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直观了解并解释地下水运动的情况.当抽水流量恒定时井流模型已有较完善的结论,但随着问题的延伸和实际情况的推进,研究变流量井流模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可以更加精细地描述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情况,为地下水的预测提供有效的计算手段.本文主要研究变流量井模型的近似解并根据模型级数解的简化式估计含水层导水系数和储水系数.第一章介绍地下水井流模型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第
球面稳定同伦群在代数拓扑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计算它的主要工具是Adams谱序列.对连通有限型谱M,N来说,存在着Adams谱序列{Erst,dr}满足:(1)dr:Ers,t→Ers+r,t+r-1(r≥2)是 Adams 微分,(2)E2s,t(?)ExtAs,t(H*(M),H*(N))(?)[Σt-sN,M]p,其中ExtAs,t(Zp,Zp)为模p的Steenrod代数A的上同调.如果E2s
数学不等式的研究在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的不等式研究已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包含函数及其导数的不等式,是函数逼近论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其中熟知的不等式有Landau-Kolmogorov不等式,Gorny不等式,Wirtinger不等式,Picone不等式,Schmidt不等式,Sobolev不等式,Bernstein不等式和Markov不等式等.目前,Wirtinger型
近些年来,很多单光子层面的量子光学设备随着量子网络的迅猛发展而诞生,尤其是在量子路由器方面。量子路由器作为量子网络的核心组成之一,已有许多科学研究者在理论和实验层面提出模型与方案来实现量子路由器。由一组低损耗的腔组成的耦合腔阵列由于其具有缓冲时间长、储存容量大等优点,已成为量子光学中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平台。此外,里德堡原子由于其具有的较大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大的几何尺寸和大
自然环境中的盐害极为常见,是制约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通常表现为渗透胁迫、离子毒害及次生氧化胁迫,进而导致植物代谢紊乱甚至死亡。植物热激转录因子能够参与多种逆境胁迫响应,在植物抗逆适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对植物热激转录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逆性弱的模式植物当中,对极端生境条件下植物的热激转录因子研究甚少。梭梭是一种典型荒漠盐生旱生植物,长期自然选择使其具有很强的耐盐
现如今,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数字图像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理论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在染色体疾病的诊疗方向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进行染色体的图像处理和核型分析成为趋势。传统的染色体图像分析,从图像的识别到处理再到分析,都需要在不同的系统环境下进行,且由于软件系统的专业性,体积通常较大,只能在线下操作,缺乏普适性和易用性。传统的染色体分析系统的集成性较差,在对对象进行分析时往往因为图像本身存在的干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起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在中国的水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江源国家公园分为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是三江源地区的核心区域。在三江源地区内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体制试点的基础上设立和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
祁连山的植被群落为西北地区提供了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也为祁连山的天然水源涵养提供了生态支持和保障。处于森林植物层与土壤层之间的枯落物层,不仅在水土保持、调节河川径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能通过调节土壤表层温度和湿度,进而影响土壤呼吸,因此枯落物层在调节祁连山的水文过程和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课题选择祁连山优势植被群落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金露梅(Poten
中纬度干旱沙漠地区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开展沙漠地区古环境演变工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环境响应差异。由于沙漠腹地古环境重建材料较难获得,现有的古环境重建结果尚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评估干旱沙漠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因此,发掘新的古环境重建材料,提高重建结果的可信度,有望推动地质记录相对匮乏的干旱沙漠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的深入研究。腾格里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季风边缘,是中国北
北半球多年冻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4%,并储存有大量的有机碳。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正经历着广泛的退化过程,其封存的“老碳”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热喀斯特景观是由于富冰多年冻土退化或厚层地下冰融化而形成的特殊地貌。不同于多年冻土自上而下的缓慢退化,热喀斯特过程会导致深层有机质的快速暴露,对区域内碳循环有着重大影响。热融湖塘作为主要的热喀斯特地貌类型,广泛发育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然而关于青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