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而教师激励管理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直接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特别是30岁以下青年教师群体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对一所学校的未来发展影响重大。因此,我们对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这重要群体的激励管理状况进行研究,使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将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作为细分研究对象,以双因素理论、需要理论、公平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找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需要和激励偏好特点,并寻找当前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激励原则和对策。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教师激励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还能充分调动当地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村小学的办学质量,为该地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激励管理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明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激励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定义本研究的主要概念,介绍本研究运用的理论工具,分析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群体特点,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和方向。第二部分,主要运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来研究分析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和访谈材料。具体分三步进行:(1)分析问卷数据得出教师工作满意度和激励偏好的整体情况;(2)分析不同性别、职称、学历和学校类型的教师在工作满意度和激励偏好方面的特点;(3)具体分析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激励偏好状况。第三部分,重点运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分析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激励原则、激励措施的角度对当前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激励管理提出改进建议。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群体有着高知识、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特点,同时又有自我意识强、心理压力大、责任感不强的特征,他们在激励偏好上更重视自身物质保障、工作环境改善和自我发展,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组织公平性需求。二是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激励管理水平较低,与青年教师的激励偏好需要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引发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对工作现状的不满。工资总体水平低、薪酬结构不合理、福利保障缺乏,成为影响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工作满意状况的首要因素。不公平的教师评价晋升机制和较少的学习培训机会,成为青年教师产生工作不满的第二大影响因素。农村小学在青年教师政策管理上的不完善、工作指导不多、工作交流较少等,也影响着青年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工作量多、强度高、工作压力大,致使他们缺乏必要的时间投入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影响了青年教师专业视野的拓展和自我发展空间,制约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农村小学的工作设施落后、学校环境差,工作位置偏僻、环境相对封闭,不能满足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青年教师的内心失落感增强,导致农村小学一些优秀人才外流和学校师资的匮乏。三是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激励管理要把握激励要求的合理性、对象的差异性、过程的人性化、实施的公平性、措施的综合性等激励管理五原则,综合运用双因素理论、需要理论、公平理论三种理论模型,从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教师自身三个重要主体出发来寻求解决措施:对保健因素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要加大解决力度,着力消除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不满感;对激励因素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调动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三方协调互动、加强沟通交流,才能解决好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激励管理的问题,调动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