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观察临床诊疗行为是否得到规范,医疗质量、医疗费用、医疗效率等指标有无改善。2.为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提供基础研究数据。3.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分析、评估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制定和完善有关临床路径的政策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依托电子病历系统(EMR)、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管理系统(PACS)、医嘱系统等电子信息系统平台,将内科、外科、妇科、肿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17个专科30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体系;选取计划性剖宫产(产科)、乳腺癌(乳腺外科)、乳腺癌术后化疗(肿瘤内科)、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内科)4个病种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从医务科、信息科、病案室、财务科、药剂科等部门调阅,采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住院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前住院日、治愈好转率、患者满意度、医疗总费用、药费、检查费用等数据,研究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并结合专家咨询、个别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入径患者出现变异的原因,以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四个病种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其中计划性剖宫产缩短1.8天,乳腺癌缩短3.5天,乳腺癌术后化疗缩短1.1天,社区获得性肺炎缩短3.0天;计划性剖宫产、乳腺癌两个外科病种术前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5),其中计划性剖宫产缩短0.6天,乳腺癌缩短1.2天。计划性剖宫产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均为100%,统计学方面无差异;社区获得性肺炎观察组治愈好转率为99%,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均为98%,无统计学差异(P>0.05);计划性剖宫产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95%,乳腺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93%,乳腺癌术后化疗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94%,社区获得性肺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91%,其中计划性剖宫产、乳腺癌、乳腺癌术后化疗三个病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满意度也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路径后医疗总费用、药费、检查费用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计划性剖宫产医疗总费用降低1532.8元(17.3%),药费降低1150.5元(32.6%),检查费用降低182.0元(45.5%)。乳腺癌医疗总费用降低2308.3元(11.8%),药费降低1300.1元(15.5%),检查费用降低615.5元(38.1%)。乳腺癌术后化疗医疗总费用降低1918.6元(21.6%),药费降低1500.5元(23.1%),检查费用降低221.7元(22.5%)。社区获得性肺炎医疗总费用降低2924.8元(17.2%),药费降低2052.8元(22.2%),检查费用降低554.9元(33.5%)。从变异的情况来看,总体控制良好,变异的原因可归纳为:科室原因、医务人员自身原因、患者自身原因、科室间协作配合不够、文本细化不够等。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了住院天数和术前住院日,提高了医疗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患者治愈好转率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满意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疗质量;医疗总费用、药费、检查费用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不合理医疗费用,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定给予其匹配,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