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职业被公认为是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国内学者调查研究表明,有超过五成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如果教师的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或控制,教师就会产生职业枯竭(job burnout)。教师职业枯竭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职业枯竭有四个维度,分别是:(1)情绪衰竭,(2)非人性化,(3)认知枯竭,(4)个人成就感降低。高中阶段教师的职业枯竭与教师的工作压力以及教师的效能感(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集体效能、应对效能)有何关系呢?本研究试图从高中阶段教师的个体变量——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工作压力出发探讨其对教师职业枯竭的影响,又将学校水平变量——集体效能和个体水平变量结合起来,探讨多水平变量对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效应,以期为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各类学校了解教师职业枯竭现状,为科学有效地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枯竭提供心理学学理依据。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我们随机选取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德州市29所高中阶段学校的763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测查工具包括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教师集体效能感量表、应对效能量表、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所得数据使用SPSS11.5和HLM5.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人口学统计量的分析对应对效能进行的多元方差分析发现,学校类别和性别的主效应显著,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教师压力方面,学校类别和教龄分段的主效应显著,学校类别和教龄分段的交互作用显著,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不显著。多因变量方差分析表明,学校类别对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主效应显著,对其他因变量主效应不显著;教龄分段对非人性化主效应显著,对其他因变量主效应不显著;性别对各因变量的主效应不显著,各自变量交互作用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