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活着》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节奏等叙事形式做了细致分析,其后总结出叙事形式所达成的叙事功能,希望进一步丰富并细化对“形式的意味”的认知。 文本采用双层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结构,运用两个叙述者的交替叙事,两个叙述者分别担负着各自的叙事功能,共同完成文本的叙事任务。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行使着带来亲切真实感并将理性渗透于感谢之中的功能。两种视点灵活变换,跨越了单一视角的限制,规避了单纯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受限的弱点。在多重叙事视角下将旁观评价与自叙相结合最终达成的扩大认知力的效果。同时实现了自叙旁观的结合形成的离间效果,构筑出广袤的文本阐释空间,从而呈现出一个多维度、开放式的文本。 在叙事节奏方面,叙事中断与压抑感温馨感的交替出现在形成有节奏感的停顿的同时冲淡悲伤,稀释苦难,部分地消解了故事的悲剧意味,两者不断交替出现形成了文本的特殊节奏感。叙述节奏也离不开作者对叙述速度的控制,在不同叙事速度的叙事下所呈现的苦难浓度不同,温情浓度也有所改变。苦难死亡事件的加速叙述降低了悲伤造成的冲击力,温情片段的减速叙述则营造了温暖感。 关于文本的重复叙述方面,本文认为《活着》的相关叙述形式大体上可分为非常死亡主题事件重复及细节话语等重复两个方面。非常死亡主题事件的重复叙述形成了同质化的叙事逻辑,从中凸显了人物命运以及坚韧顽强的生存姿态。细节话语等重复的大量使用使《活着》突破了传统小说叙事的特点,形成了丰富而有力的表意能力,潜移默化地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对生与死的思索。 从叙述视角、叙述节奏、重复叙述等角度对《活着》的叙事形式的功能进行探讨,不仅展示了余华独特的文体叙事技巧,也是对文本形式本身的达意功能的一个探索。同时,本文可以为一种更加全面的文本形式与意义之间关系的探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