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胶性蛋清粉的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so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蛋清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质,但液蛋制品不易储存运输,将其加工成蛋清粉后,可以增加其保藏性能,成为一种安全又便捷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地应用到食品的各个领域。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专用功能性质的蛋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我国对此研究却非常地落后。为了更好的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干热处理、微波辐射以及美拉德反应方法对高凝胶性专用蛋粉进行研究开发,并对各种改性机理做了初步的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在加热过程中蛋清粉溶液流变学性质的变化及介质条件对蛋清粉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0%的蛋白溶液其凝胶温度大约为72℃;凝胶强度随蛋白质浓度升高而升高;在pH 4.0、9.0处形成的凝胶较硬,在pH 2.0-3.0处最软;当pH为4.0时,随着NaCl浓度升高,凝胶强度明显下降,但是当pH为7.0、9.0时,NaCl浓度对凝胶强度的影响程度很小。随后,本文对干热改性的工艺条件作了一定的研究,在干热环境的相对湿度小于51%时,80-110℃加热数天,蛋清粉的凝胶强度可由原来的650g提高至2500g左右,经过110℃干热改性24h后,蛋清粉溶液的凝胶温度有所下降,约为65℃。基于热效应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本文首次利用微波辐射对蛋清粉进行改性,发现微波辐射可使蛋清粉的凝胶强度迅速提高,600W功率下辐射130s,蛋清粉的凝胶强度可迅速提高至1300g左右,经过微波改性后,蛋清粉溶液的凝胶温度略有下降,约为70℃。通过测定辐射过程中蛋清粉中心温度、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巯基、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推测微波辐射提高蛋清粉凝胶强度的机理与干热相似,即一方面是由于蛋白质的部分展开变性导致蛋白质的疏水性提高和巯基的暴露,另一方面是由于蛋白质分子的聚合导致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文中利用麦芽糊精为原料,首次将发酵脱糖与美拉德反应相结合,对蛋清粉的改性工艺进行了改进创新。即将糖液添加到蛋清中后,首先通过发酵去除糖液及蛋液中极易产生褐变的低分子糖,然后干燥、干热使剩余的高分子糖与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以往通过美拉德反应改性所产生的褐变影响,同时又利用了美拉德反应的正面效应。实验发现,通过这种工艺对蛋清粉进行改性,可以加快热处理过程中蛋清粉凝胶强度提高的速度,可使蛋清粉凝胶强度最大提高至3300g左右,经过美拉德反应改性后,蛋清粉溶液的凝胶温度下降,约为67℃,改性后的蛋清粉对pH的耐受性明显优于普通蛋清粉。通过对蛋白质疏水性,巯基,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测定,发现改性后蛋白质也同样发生了部分展开和聚合的反应,推测其结果优于干热法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蛋白质聚合体的增加。
其他文献
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要紧跟现代化的步伐,它应该被视为一个长效的机制。在充分认识到它的建设任务,系统集成可根据现代信息系统现有的发展方向进行应用,通过操作系统的开发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民事诉讼证据领域作出了多处重大的理论突破,在
Petri网进程是分析网系统运行规律的有力工具,能够准确的模拟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且能反映故障传播的固有特性.分析故障在Petri网进程中的表现特征,提出了故障检测的Petri网
一、卓越法律人才《侵权责任法》课程教学改革面临问题侵权责任法是有关侵权行为的定义、种类以及对侵权损害后果如何补救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在卓越人才计划中,《侵权责任
我国《继承法》第19条的确在法理的角度限制了遗嘱自由,多数学者将该法条称为必留份,我们国家目前并没有特留份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司法实践中,19条并不能得到准确清晰的适用,
目前有关高支模的国家规范尚未正式颁布,在高支模的设计和施工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高支模施工坍塌事故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高支模体系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剖析了
<正>"今天,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正处于事业的建设时期,百业待兴,需要督导工作正确引领;幼儿园教育发展受到传统与现代各种落后观念的影响、受到经费短缺与物质条件的制约、受到
新疆的哈密瓜保鲜技术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尚无完善的保鲜技术,通过保鲜延长哈密瓜的货架期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在本课题组前期研制新型二氧化氯保鲜剂的基础上,主要进
本文对康德至善论及其与康德伦理学的相关性研究作简要的综述。康德至善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的相关性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需要基于对
新型纺织功能性材料是当前材料领域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而对棉纤维进行复合、改性来制备新型功能纤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酶催化活性的双向性使某些蛋白酶能在特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