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无线数据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要求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带宽。可见光通信技术(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拥有免授权频谱、抗电磁辐射和高安全传输等优点,是未来室内网络的重要补充技术。室内VLC网络密集化部署的特点引入了严重的用户间干扰,干扰控制成为室内VLC网络的关键技术。预编码技术作为一种在发送端完成的多用户干扰控制方法,能支持密集网络下多用户接入。针对面向室内可见光通信的预编码技术,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可见光通信系统与传统无线通信中预编码技术的区别。通过研究干扰的有效增益部分,验证了符号级别预编码技术在可见光通信中的有效性,并通过系统仿真探究不同因素,包括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源分布、位置、光源间距、发射机功率约束、接收机视场角和LED半功率角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了实验验证预编码算法的有效性,选取代表性场景(2个LED/用户和3个LED/用户),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符号级别预编码与仿真结果性能变化一致,具有最佳表现。目前预编码技术的研究都基于理想的条件,而在实际系统中,例如到达时延、不理想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空间相关性等因素会影响系统性能。(1)针对不同LED到达某一用户的信号存在到达时延的问题,对到达时延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仿真和实验分析,将到达时延的影响等效为延迟矩阵,仿真对比了 ZF(ZeroForcing)和所研究的预编码算法在不同时延下的性能变化。为了实验验证到达时延的影响,在系统中引入时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符号级别预编码在数据流间存在时延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利用正交序列测量了实际系统中到达时延的大小,并在发送端进行补偿,比较时延补偿前后其性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时延补偿后ZF和所研究的符号级别预编码的可通信用户间距减小0.1m。(2)针对CSI不理想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具有鲁棒性的符号级别预编码算法,与原有假设CSI理想的符号级别预编码算法比较性能,以BER=1×10-3为阈值,发现在室内可通信面积提升11.2%,并与其它预编码算法进行性能对比,仿真分析表明,所研究的符号级别预编码算法具有最佳表现。(3)针对用户在可见光网络中空间相关性高的特征,研究了基于倾斜接收机的方位角、倾斜角和预编码的联合优化算法,并求解出最佳的方位角和倾斜角。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接收角度多样性可以有效降低空间相关性,并提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