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围手术期中性粒细胞与细胞因子IL-6、IL-10、TNF-a水平变化关系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_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体外循环(CPB)过程中由于血液同循环管道和氧合器等非生理性物质表面接触、器官缺血再灌注、手术损伤等因素导致激活补体、蛋白、细胞因子等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最终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SIRS)的发生。CPB后多种因素激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体外循环同时引起炎症及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后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细胞因子IL-6、TNF-a、IL-10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接受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10例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开始后10分钟、体外循环结束后术后2小时、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术后7天十个时相点,同时选取10例接受普胸手术患者(对照组)普胸对照组取术前、开胸后、关胸时、术后2小时、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术后7天,十个时相点,分别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用全血细胞测定仪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情况,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L-6、TNF-a、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上升(P<0.01),普胸组也有类似变化趋势,但无风心组显著,风心组内单瓣置换与双瓣置换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也有显著不同;2、风心组体外循环后细胞因子IL-6、IL-10、TNF-a水平显著升高(P<0.05),这种变化与普胸组不同。风心组内单瓣置换与双瓣置换患者各时相点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不同3、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细胞因子IL-6、IL-10、TNF-a水平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而普胸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实行体外循环手术后,由于体外循环的影响,促使白细胞的激活,从而发挥其引起组织损伤作用。2、体外循环可以促使患者炎性细胞因子IL-6、TNF-a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含量水平的明显升高,这种变化与普胸对照组的不同说明了体外循环在促进各类细胞因子的释放过程中所起的显著作用。3、体外循环后围手术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6、IL-10
其他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室重构是心室扩张、心功能不全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而且是时间依赖性的过程。心室重构不仅影响心肌细胞,使心肌细胞凋亡、坏死
本文借助Stanford Parser对花园幽径现象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行剖析。在StanfordParser对花园幽径句、控制句和普通句的剖析中可以看出,程序语言对语言加工具有非完全性。
“不管学生以后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即使把所学的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全忘了,铭刻在他们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也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日本数学
数控系统的开放式、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数控系统和各执行模块之间采用廉价、开放、稳定的数字接口网络进行连接。以太网是商用网络的事实标准,具有技术成熟、开放
目的研究髓核组织Fas、Bcl-2 蛋白的表达在髓核细胞凋亡过程中所起的可能作用。方法(1)将手术取出的新鲜髓核组织用10%甲醛液固定及石蜡包埋,4μm 切片;(2)用HE 染色,光镜下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与性别、年龄、病程、脊髓病变性质、手术时机、手术节段、颈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颈椎弧度变化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建立术后疗效的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一般由高能量的损伤所致,由于患者常合并有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临床上治疗起来相对困难。由于股骨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在多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多种途径上对SCI进行综合防治,理论上效果将更显著。 早期大剂量使用甲基强的
目的: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感染是海上创伤医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海产品食品卫生中的重要问题。为阐明严重创伤弧菌感染致小鼠快速死亡的原因,为揭示创伤弧菌
解析了计算语言学的定义,介绍了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史,讨论了计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着重分析了针对汉语言的计算语言学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